《论语》中的那些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 (第2/2页)
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三省吾身,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学生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文质彬彬"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 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处事 20.【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 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 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 21.【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22.【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 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23.【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24.【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 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要强多了。 25.【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cao纵自如的基本技术。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现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感悟 26.【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欧阳修,一向治学严谨,直至晚年,不减当初。他常将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 为此,他整天辛苦劳累,有时直忙到深夜。夫人见他年岁已高,还如此尽心费神,恐其cao劳过度,影响健康,十分担心,目前制止。 她关切地对丈夫说:"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贵体安康,为这些文字吃这样多的苦头,官人已年迈致仕(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生讥,后生可畏耶!" 27.【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 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自网络 ~~~~~~ 善良的人总是快乐, 感恩的人总是知足。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 祝福祝福: 在感恩中升华,在感恩中幸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