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尤仁义的祈祷 (第1/2页)
尤仁义这套公寓房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使用面积为80平方米,其中厨房就占有10平方米。 四斤重的石斑鱼已经腌好。 唐玉把鱼放入铺好锡纸的烤盘,垫上葱段和姜片,鱼身刷上油和酱油,撒上辣椒面、花椒面、孜然粉,放入预热220度的烤箱上。 定时20分钟,按上启动键,烤箱开始“嗡嗡嗡”的运转起来。 这烤箱是唐玉从原时空带来的物件。 和尤仁义一样,唐玉学的也是石油工程,穿越后一直从事石油石化工人的培训。 唐玉是家庭烹饪高手,烧得一手的好菜。 为了尤龙的食品安全,她又自学烘焙,学会自制西式糕点。家中的所有糕点,全是自己的杰作。 只是穿越之后,技校事务太忙,拿手的烹饪技艺很少有应用的机会。带过来的两盒烘焙用锡纸,到现在还没用完。 “大姐!”祝小妹蹦蹦跳跳的回到厨房,“范首长说他们家今天不做麻辣菜,让程阿姨把花椒全给了我们。” “你这个懒丫头!”唐玉摇着头,“平时不多备些香辣调料。到了关键时候,总是要去打扰人家。” 祝小妹讪笑两声,闪到了唐玉身后。 祝小妹原是长江边上的一名渔家姑娘,因战乱家破人亡,流落到了上海滩,后跟随难民船队来到台湾。 到现在她还记得,母亲躺在血泊中对她说的话语,“丫头,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娘在下面会为你祝福的!” 到了台湾,祝小妹诚心诚意的皈依了自然道。 感谢娘亲祈福! 感谢道君保佑! 感谢上天把我送到台湾! 与老家相比,这里就好像是天堂! 只是台湾人人都需要学习,人人都需要劳动。 从检疫营开始,“学习学习再学习!”、“劳动最光荣!”等等口号一直就在祝小妹的耳边萦绕。 祝小妹从小生长在渔船上,天性就是散漫,老和尚撞钟——得过且过。 在长达四十天的检疫观察期,对难民是军事化管理。 每天上午、下午是劳作时间,做些简单的手工劳动。晚上是上夜校,文化扫盲和学习普通话。 对于白天的手工劳作,祝小妹总是不紧不慢的磨着洋工。看看吃饭时间就要到了,她就很麻溜的一口气干完。 晚上上夜校,她也很不上心。 每每捧起书本,就懒洋洋的发散着思维,“难道我们女人还想考状元吗?” 虽然检疫营的管事天天说,好好学习,就能有大出息,就能被选进学校、技校,据说以后还能当官。 女人也能当官?! 那就真能光宗耀祖了! 这个想法也只在脑袋里转了一秒钟,祝小妹还是一样的自由散漫。 最终她高高兴兴的进了家政培训班,后又被唐玉选中。 祝小妹来到尤仁义家也有半年多,但是川菜一直懒得去尝试,烧菜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咸中微甜。 这使得自小长在重庆的尤龙很不满意。 尤龙在国子学上学,除了午饭在学校食堂解决,早晚都在家中吃饭。 尤仁义、唐玉每天工作很忙,早中晚三餐几乎都在单位解决。 只有到了周末,三人才能聚到一起。 尤龙每每回家吃饭,看着饭桌上清淡的菜肴,食之无味。于是就翻出一个大利器,拿出唐玉熬制的辣椒酱,狠狠的挖上一大勺。 唐玉周末有了空闲,也就卷起袖子下到厨房,或者是亲自为丈夫、儿子露上一小手;或者是指导祝小妹,学习川菜烹饪。 祝小妹天性懒散,根本不在心上。 “小妹,你看着点啊!” 油锅已经烧热,唐玉抓了一把花椒扔了进去,然后又是一大把干辣椒。 麻麻辣辣的香气顿时腾空而起,站在唐玉身后的祝小妹有些受不了。 “啊...嚏...啊...嚏...” 她一连打了两声喷嚏,满脸涨得通红。 “小妹,受不了嘛?” 唐玉一边说,一边放入姜末蒜瓣,放入剁碎的郫县豆瓣、泡椒和豆豉酱,手脚麻利的翻炒起来。 “没有,没有!”祝小妹慌忙矢口否认,“大姐,我只是一时不太适应。” “习惯就好。”唐玉毫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四川菜的特点就是麻、辣、鲜、香。什么菜都离不开辣椒、花椒。” “是的!”祝小妹乖巧的说道,“大姐手艺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调料完全炒香,唐玉立即加入两大勺鸡汤烧开。 焯过水的冬笋丝、青红椒粒、香芹菜全倒进锅里,唐玉接着又倒进用葱、姜、蒜、白糖、醋、酱油调配出的调味汁。 “叮咚” 此时,烤箱中的鱼已经烤好。 祝小妹带上手套,小心的取出烤鱼。 唐玉用筷子去掉鱼身上的姜葱,把锅中热腾腾的调汁配菜均匀的倒在鱼身上。 一盆香气扑鼻的麻辣烤鱼大功告成。 捧着新鲜出炉的这盆菜,祝小妹忍不住掀动鼻翼,好香啊! 嗯!四川菜麻麻辣辣的,其实也蛮好吃的。 我应该也能学会,不过就是浓油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