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锦衣卫总部 (第2/2页)
阿拉伯数字,然后通过摩尔斯电码发出去。 接收方再把电码翻译成汉字,然后送到技术处保密室登记,交由内勤转至情报处。 情报处保密室登记接受之后,再翻译成可阅读的情报,一份登记存档,一份转送情报分析室。 情报分析室内,韩雨墨脆生生的念着刚刚送来的情报,“太平军吴如孝率两万兵马出镇江,溯江而下,连克江阴、沙洲,与昨日兵临常熟城下,江宁将军福兴、游击张玉良率一万兵勇闭城死守……” 韩雨墨现在是马嘉义的秘书,他走到哪里,韩雨墨就要跟到哪里。 几个情报分析员簇拥着马嘉义,围拢在一张办公桌子边上。 桌子上铺着一张江南地图,马嘉义不停的用红蓝铅笔,修改备注江南的军情变化。 他手里不停,嘴里也不停,“哈,福兴、张玉良好像逃不过去了!” “两江总督怡良已于二月一日带着数百侍卫撤至上海,吴健彰按照预先计划拒绝开城,并弹劾怡良‘弃城丧师’,怡良无奈,只得缴械进入上海租界……” “哈哈哈哈…”马嘉义得意的笑了起来,“等苏州一失手,怡良就彻底的完了!” “什么完了?” 门前警卫一把拉开情报分析室的门,王谢堂信步走了进来,警卫随手又很小心的把门紧紧关上。 几个情报分析员慌忙闪开,让开一个位置。 “督公,怡良快完了!”马嘉义笑着向王谢堂介绍江苏的军情变化。 王谢堂满意的点点头,“只要吴健彰打退太平军对上海的进攻,守住松江一线,怡良就一准完蛋。” 吴健彰一直在上海负责筹集粮饷、募集兵勇。现在是江苏布政使,刚刚被清廷任命署理江苏巡抚,只要能打退太平军的进攻,守住松江一线,吴健彰自然就是满清的大功臣。到时候,大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一举收复江南。 马嘉义自信的说道,“守住上海应该不是难事,徐星河是上海城守营参将,手头掌握着四千洋枪兵。” 徐星河也是穿越众,他原是上海城守营的千总。林深河去浙江的时候,把徐星河留给了吴健彰。 “小心无大错!”王谢堂摇摇头,“太平军是得胜之师,人多势众,又有宗教洗脑,切莫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放心吧,督公!”马嘉义笑着说道,“等到了联络时间,我让他们发电,叮嘱吴健彰、徐星河他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小心应付太平军的进攻。” 韩墨雨继续念着手中的情报,“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攻占湖州之后,兵分两路,李秀成率一万兵马已于一月二十九日占领桐乡、嘉兴,陈玉成部一万五千人连克武康、德清,于一月三十日攻占余杭,直逼杭州城……” “林深河已在杭州城收拢整编一万兵勇,杭州城内粮饷充足,坚守半年绝无问题……” ………… 马嘉义标好地图,直起身来,仔细的审视了一下图上的军情变化,“看这发展趋势,到了二月底三月初,太平军就要一举拿下整个苏南和浙北。” “除了上海和杭州。”王谢堂轻轻点了一下上海和杭州这两个地方。 这边正说着话,内勤又送来了一份刚译好的电文,“这是北京站的来电。” 北京站的来电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报告清廷对于江南军情的安排,二是报告东岳庙又收容了五千多难民,第二批自然宗道学院即将开课。 “林深河、吴健彰是我们的人,张国梁困守在苏州城,陕西、山西、福建、广东调兵,远水解不了近渴。”王谢堂轻蔑的笑了笑,顺手把电文递给马嘉义,“满清的江南防线完蛋了。” 马嘉义看完电文,向王谢堂提出建议,“林深河、徐星河是助力,我们在浙东的力量也很强大。大明应该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直接干翻太平军,一举收复江南,拿下南京城。” “确是一个好时机,这需要通盘考虑。”王谢堂轻轻敲了一下桌子,“这些情报抓紧时间整理一下,尽快抄送给执委会、军委,还有政研室。” “督公,放心吧!我这就去整理。”韩雨墨乖巧的把所有电文收拢起来,转身带进里间办公室。 看着韩雨墨在里间写写画画,马嘉义挥挥手让几个情报分析员退了出去,他小声的对王谢堂说道,“我总觉得北京站搞的太闹腾了!” “你是说,北京站收容难民动静太大?” “督公,你是知道的。”马嘉义说道,“大量收容难民,这在古代很有造反的嫌疑。干秘密工作,最好不要过于引人注目。” “其实北京情报站没那么重要!”王谢堂想了一下,立即吩咐马嘉义,“你安排一下,让朱阳霓,也就是杨智逆立即回台湾。” “明白!” 马嘉义暗暗叹息,说起来朱阳霓还是过于年轻气盛,总想多干些成绩。就没想到干地下工作,必须静观全局,把握动态,低调处事,平实为人。 真正说起来,收容难民转送海外,宣传自然道,这些都不是北京情报站正儿八经的工作,北京站的中心任务就是打探清廷的动态。 即使探听不到任何信息,也无所谓,团队强大的力量,足以碾压一切反动势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