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密写传信 (第2/2页)
可肚子里的大阿哥,他饿了呀!”郭兰福好言劝说懿嫔先用块点心。 懿嫔摇摇头,“没事,晚一点不碍事!” 这边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间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爱妃!劳你久等了!” 咸丰带着贴身太监走了进来。 郭兰福伺候咸丰、懿嫔用完晚膳,小心翼翼的退出寝宫。他嘱咐值夜太监在外间小心伺候,然后回到了前院配房自己的居所。 郭兰福初入宫室,居住在太监的集体宿舍“他坦”。他坦是满语,意思就是窝铺,条件非常的简陋。 现在,郭兰福已经成了回事太监,懿嫔身边的心腹,居住条件自然也有了很大改善。 宿舍房间的桌子上,摆放着米汤、馒头、佐餐小菜,还有水果,这是小太监给他送来的晚餐。 忙忙碌碌了一晚上,郭兰福还没得空吃晚饭。 小心的把门关上,郭兰福一边吃着馒头,一边用一根鹅毛,蘸着米汤在黄表纸上写下一天的所见所闻。 郭兰福手脚麻利的取出浆糊,把黄表纸糊成一个大纸袋,桌上的大苹果装满了纸袋,然后用纸绳子扎上。 他一拎绳子,这袋苹果被静静的放置到一旁。 没过多久,一个小太监进来收拾碗筷,这袋苹果被顺手拎了出去。 “咚、咚、咚……”,“铛、铛、铛……” 晚上八点十五分,正是一更三点,北京城的鼓楼上响起了急促的击鼓声,接着钟楼上也响起了浑厚绵远的的钟声。 这是定更的钟鼓声。 郭兰福叹了口气,已经到了门禁时间,这情报只能是明早传出来了。 按照清廷的规矩,定更时,钟鼓声响,所有城门一齐关上,交通断,称为“净街”。 “快!快!关城门了!” 北京城各个城门一齐关上,紫禁城的四个城门同时关闭。 皇城各个宫殿沉重厚实的宫门也全都被紧紧关闭,上锁钥。 各个宫殿完全被厚厚的城墙所包裹着,好似成为了一座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悠长绵远的钟声传到了朝阳门外的东岳庙。 静室内,马宜麟等人还在商讨祈福醮与登记授箓的具体细节内容。 张万石抬头眺望了一下西边皇城方向,又转头看了杨智逆一眼,“哈,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定更时分。” 杨智逆若无其事的说了一句,“天寒地冻,安全第一。” 马宜麟不由抬起头,看了这两个人一眼。 第二天一大早,紫禁城还笼罩在黑暗之中,皇城青砖甬道上就响起了包铁车轱辘的“咕隆”声。 内务府主事曲少业带着长长的一队运水车,“咕隆、咕隆”的来到地安门前。 昏黄的灯光照射下,把守地安门上的几个大内侍卫裹着厚厚的棉衣,不住的跺着脚搓着手,相互碰撞取暖。 “天还没亮,你们就赶着出城,这贼老天这么冷啊!” 说道冷字的时候,盘问的侍卫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个哆嗦,嘴里面不停地向外吐着白气。 “都是为了报效皇上!” 曲主事笑呵呵对着乾清宫方向一抱拳,“咱们就盼着万岁爷能多多喝上甜甜的玉泉山泉水,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虽说紫禁城里的有山有水,也有水井,但这水碱味太重,吃起来有苦味。皇城内的饮用水,需要每日从玉泉山拉进宫里的。 这玉泉山到紫禁城足足有80多里路,负责运送运送的车队一共有3拨,运水车插着龙旗,四个大水桶上盖着绣龙的大苫布,用毛驴做牵引,来回一趟需要走上一整天。 地安门前,守城侍卫一一检视各人有无夹带私藏宫内物品。 当检查第一辆水车之时,侍卫注意到了一袋苹果,打开一看几个大苹果没有问题,包裹苹果的黄表纸也没问题。 “大冷天,这苹果可不容易得到啊!”侍卫不经意的说道。 “那是自然!”曲主事对着乾清宫方向又是一抱拳“全都是皇恩浩荡!” 领头的侍卫嘴一咧,怪不得干内务府,这嘴巴可真能说啊! “铛——” 钟鼓楼的钟声响了,亮更的时辰到了,厚重的地安门城门“吱扭、吱扭”的被打开。 “咚、咚、咚……”,“铛、铛、铛……” 钟鼓楼的钟声、鼓声还在响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如此两遍,一共108下。 伴随着悠长绵远的钟鼓声,运水车咕噜噜的行走在地安门大街上。 在一家早点铺前,车队停了下来。一口气买了十几笼热腾腾的大包子,车队继续上路,晃悠悠的出了西直门。 一袋苹果拎在手中,铺子掌柜掂量了一下分量,感到沉甸甸的。他叫了一个伙计,把这袋苹果郑重的交到他的手上。 等到天大亮,这袋苹果已经送到了东岳庙张万石的桌子上。 张万石小心的把纸袋拆开,黄表纸平铺到桌上。 一支棉签沾取碘酒溶液,在纸上轻轻地涂过去,兰色的字迹立即在纸面上浮现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