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之梅蕊妍_2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0 (第1/2页)

    侯显按照原定计划,到了真定沿着官道开始折回又往北平而去,过了大半个时辰就遇上了一路赶往京师的朱棣和朱权。

    侯显立即下马道:“奴才该死,因着连夜赶路,脑子不清不楚。先帝的遗诏,众藩王不必进京扶灵,在各自的封地按仪制服丧即可,还有监督所管辖区内的外派官员。”

    朱棣默默不语,朱权愣了半晌,有些不敢相信道:“什么?”

    朱棣心中暗自计算着侯显的时间,一按朱权示意他别再说话,对侯显道:“候公公请起,公公连日来赶路辛苦,又要赶回宫复命,有所疏漏,也在所难免。既然是父皇的遗诏,本王和宁王爷定然遵照父皇的旨意行事。不敢有违!”

    侯显起身后惶恐道:“奴才不敢忘二位王爷的海量汪涵,饶恕奴才的恩德。”

    张玉乃是前朝的降将,马术极佳,一路赶往京师。朱棣和朱权跟侯显告辞已然上马正准备策马离开,只见张玉疾驰而来,一瞬间,惊起林子里的群鸟乱飞。

    张玉下马后,一脸颓灰,双膝一软跪在朱棣面前道:“王爷,不好了,夫人不好了!”

    朱棣听后,瞬间变了脸色,一转方才的和颜悦色,眼神好似一把利刃直冲侯显面门而去,厉声道:“你是该死!”说完,谁也不顾,谁也不等,直往北平城而去。

    朱权下马扶起张玉,心中隐隐觉得不祥,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夫人怎么了?”

    张玉垂下头无可奈何地苦道:“孩子没了,王爷和夫人的孩子,没了。”

    朱权一听也是大惊失色,对着侯显,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候公公这下可是真地闯下大祸了,自求多福吧!”说罢,也是策马往北平城绝尘而去。

    张玉向侯显抱一抱拳意欲告辞,侯显倒不曾因为朱棣和朱权的反应而显得惴惴不安,反而对张玉客客气气道:“张大人请留步。”

    侯显上前一步追问道:“敢问一句,这夫人,是否就是王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以民间嫁娶之风俗迎娶的夫人?”

    张玉一脸的哀痛自责,点点头道:“王爷前脚一出府,后脚夫人就出事,都是卑职无用。”

    侯显奇道:“王爷与这位夫人当真是夫妻恩爱?”

    张玉道:“何止是夫妻恩爱,唉,卑职不知道怎么说。总之,王爷对夫人,那就是一辈子都要捧在手心儿里护着的。候公公,卑职要赶回府了。”

    侯显忙道:“不敢再耽误大人,大人请。”

    张玉上马,飞驰而去!

    六月二十九日辰时,京师。

    电闪并着雷声滚滚,一阵瓢泼大雨,从半夜就开始,不休不止,不停不歇。

    两排禁卫军在前开路,整整齐齐,步履丝毫不乱,铿锵有力,朱允炆一身孝服,神情肃穆,行动间已隐隐带着一股天子的威严。禁卫军一十六人抬着太祖皇帝的梓宫,后面一众皇觉寺的僧人,口中念念有词,可列席送太祖皇帝入孝陵者紧随其后。众人皆是神情悲痛,步履沉重,每走一步,过脚之处,溅起一阵水珠。

    太祖皇帝的梓宫自乾清宫由奉天门而出,所有京官不得列席送行者,一律在道路两边一字排成两行,伏地而泣,痛哭到不能自持。

    若论千秋功过,太祖皇帝,布衣出身,南征北战,戎马半生,以战止战,开创大明帝国。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哀鸿遍野、饿殍满路,满目凄凉。太祖皇帝自幼贫苦,对此局面感同身受,于是途徙富民,屯田垦荒。食乃民之本,将士们卸甲归田,再由国库拨出银两,在全国各地兴修灌渠,帮助民间丰收,战乱所造成的贫瘠土地渐渐开始变得肥沃。

    开设国子监,设科取士,会试,乡试,亲自主持殿试。招贤纳士,广采众议,极为看重言官,上谏天子,下策万民,监生最多时近万人。

    为减轻民间赋税,夏交麦,秋交米,交粮的称之为“本色”。若遇上收成不好时,可采取“折色”的方式,即折成银、钞、绢、布、棉、苎等交纳的,这样的做法,鼓励了妇女纺纱织布,渐渐地,各种织锦锻造之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令得前来朝贺的属国无不以能得赐各色锦缎为荣。

    同时,鼓励民间艺人制瓷,并设置官窑,以景德镇所出为上佳,亦是前来朝贺之属国的钟爱之物,其中不乏得以传承的旷世之宝。

    太祖皇帝生前勤政爱民,凡事事必躬亲,大小事务无不一一细细过问,唯恐有一丝疏漏,满朝文武,不是不敬仰的。

    但是,伴君如伴虎,当年与太祖皇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那些个开国功臣,建国之初,封公封爵,哪个不是风光无限。

    而后或莫名病死,或满门诛杀,一个不留,一个不剩。被抄家问斩者,所牵连何止十万人,太祖皇帝的杀伐决断,果敢狠厉,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众人亦是身在朝堂,心却惶惶,唯恐一个不留神便引火烧身,满门遭屠。其中的风云诡辩,帝王之策,个中玄机,官场中人,管中窥豹,也能明白一二。

    而此刻他们的心情,无非就是那几种。一是哀叹太祖皇帝的殡天;二是太祖皇帝子嗣众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太祖皇帝却不立长,不立贤,却留下遗诏独独传位于皇太孙,生前种种一力扶持皇太孙的举措叫满朝文武深知太祖皇帝心意却心中着实费解;三是众人心中亦有担忧,太祖皇帝驾崩,不但不许各藩王们进京扶灵,还将太祖皇帝匆忙下葬,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即将要登上大宝的这位新帝,接下来,只怕日子并不会好过。

    神宫监早已准备妥当,祠祭署按着皇帝殡天的仪制,应该进行的祭祀仪式也已完成,昌盛于文武百官面前,再次宣读先帝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