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副榜举人_情节设定变化说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节设定变化说明 (第1/1页)

    为了更好还原南明历史,本书本着少开金手指原则,结合明末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历程进行写作。

    由于过去考虑不当,本书可能存在下列几个金手指,现予以说明。

    1、自行车、三轮车研发成功。在现代人眼中,老式自行车、三轮车架构简单,便于制造,且对古代人员出行货物运输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主角穿越到南明,开发自行车三轮车应不为难事,经过主角指导,古代人制造,完全可能大规模制造自行车、三轮车。

    而自行车、三轮车这种简单现代交通工具,对货物运输,行军打仗作用非常巨大。

    但考虑到自行车在十九世纪中叶方发扬光大,在以后章节中,主角将摒弃自行车三轮车有关内容。

    作为替代,小队主要装备独轮车或者担子,每个中队装备一辆一马拖拽的二轮马车。

    在未来,引进西方的四轮马车,以此解决陆路交通问题,大军粮食运输问题。

    2、简易打谷机:主角在描述明末收粮食时,曾经头脑发热,引入打谷机。

    但这毕竟是一种现代工具,打谷机引入,对农村出生的东方不是难事,但考虑到小说情节,本着不改变历史面貌,该发明暂时作废。

    3、田赋更改说明:正如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征购按照每年缴纳多少粮食计算一样。

    在明朝田赋最好的计算方式就是粮食。

    在《南明副榜举人》中给出每亩田赋为6分银子,有点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味道。

    对老百姓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规定粮食数量。

    基于这种原因,后续章节采用《南明鼎革》里面所提到的赋税标准,即上等良田每亩田赋1斗稻谷(6升大米),上等旱地每亩田赋为6升小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