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急管繁弦 (第1/2页)
进了堂屋只是“登堂”,还得进内室“入室”,但是丫鬟走到这里就不走了,她只是房中丫鬟,算不得贴身丫鬟,等闲进不了内室。 “少爷请进,少奶奶在房中等您。”丫鬟垂眉低眼,吴侬软语让人沦陷。 柳旭轻轻应了一声,他的注意力被一阵急促的琵琶声攫住。 这声音从内室传来,又好像自九天之上横冲而下,带着迅雷霹雳一般的威势横扫大地。细细品味,其中有金鼓交鸣声,有剑拔弩张声,有战吼咆哮声,有人喊马嘶声,有垂死挣扎声,最为奇怪的是这种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浑然天成,听者却能从中分辨出每种声音,绝对不会混淆。 是古曲《十面埋伏》,又不似《十面埋伏》,这震天坼地的杀伐声中却隐隐透着一种幽怨。 大凡物不平则鸣,这古曲在琴弦响动之间就有一种不平之气。 柳旭索性驻足倾听,他前世常参加古乐演奏会,却从来不曾听过这种琵琶声。 各种声音很快就消失了,紧接着是一段短暂又漫长的沉默。柳旭没有说话,他只是屏住声息,静静等着演奏者施为。 一阵歌声响起,这歌声颇类《楚辞》,有着香草美人之怨,应该是楚地民歌;有一种凄惨而壮烈的吟唱声慢慢充满着整个空间,与之唱和的是美人幽怨而凄凉的声响,这是霸王与虞姬,再之后就是追击声,喊杀声,霸王斩首声,汉军辟易声,明明是琵琶弹奏出的乐曲,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生生将人拉回那两千载之前的乌江之战。俄而,众声俱逝,唯有项王自刎声,一声脆响,惊起群蝇,最后以汉军争尸声告结。 柳旭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被这声音征服的,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从幻想中回过神来,他只知道自己回过神来时已经泪流满面。 江南人才鼎盛竟至如此乎?区区一缙绅妇人竟有此惊世绝艺? 柳旭用随身携带的手帕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他并不想在那个还没见面就已经用音乐征服了自己的女人面前示弱。 “少奶奶请少爷进。”这是一个丫鬟的声音,正主在演奏结束后还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柳旭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进内室。 陈夫人并不算是特别美丽的女人,至少在柳旭这种阅人无数的人眼里不算。她大概是典型的中国女人样貌,鹅蛋脸,小眼睛,蛾眉淡淡,丹唇点点,肤色白皙,放在桌上的双手除了指肚外没有老茧,显然是从小养尊处优的官宦女子。 她头戴鬏髻,上面有银丝编制的网,正面还有宝石装饰,显得华贵至极,除此之外,她头上还挑心插了一个金镶玉观音发钗,身穿烟里火回纹锦袄,脚上是金红凤头高底鞋,虽然不知道这些衣服价格如何,但是估计也是后世“私人订制”一类,一件就能换中产之家一年衣食。 虽然陈夫人的打扮和外貌都极尽工巧,本人也多少算是个美人,然而柳旭却心生警惕:她的嘴唇是紧紧抿着的,眉峰轻轻上挑,眼神中透着一种极度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又被她故意作出来的亲和所掩盖,让几乎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不由得赞叹“果然雍容华贵,仪态万方,是官家大妇,诰命夫人的风范!” 柳旭心里轻轻道一声不妙,这样的女人他见过几个,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女中英豪,但是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要是搁在现代多半是职场女强人,政界铁娘子。 明代考举人后有两件必做之事:改个号,娶个小。这柳旭二十二岁了还没儿子,考上举人后竟然没娶妾,想来是老婆太厉害的缘故。 柳旭思维极快,电光火石之间就对自己的便宜老婆做了一番心理分析,然后眼角瞥见陈氏放在桌上的一张纸,上面墨迹未干,显然是刚写过没多久。 驼麟易安句,清风咏絮才。 龙泉壁上鸣,玉钗雪中埋。 欲诉生平事,浩叹未开怀。 举杯邀月饮,长啸不停杯(作“掰”音)。 柳旭轻轻吟唱出这首古体诗,坐在老婆身边的透雕玫瑰绣墩上,心中大呼不妙。 赵明诚和王凝之两位哥们都没啥本事,在历史上还不如他们老婆有名,后两句化用陆游诗句隐隐抒发郁郁之志,文虽不工,志气却高,这哪里是一介女子应该有的诗句? 柳旭搜肠刮肚,还是没想到在明末历史上有哪一位女诗人姓陈。 “娘子这首诗虽文气不足却勃勃有刚劲之气,颇得汉唐之遗风,甚好,甚好。”柳旭一时没想到该怎么对付这位女诗人,只好把车轱辘话拿出来讲一讲。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己虽然不喜欢谈恋爱,但是忽悠人还是有一手的。 “诗文小道尔,当不起相公谬赞。只是相公岂不闻‘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这功名还是要科场上博取的。”陈夫人转过头来,一双美目定定看着柳旭,缓缓开口。她说话声音并不快,每个字都说得特别清楚,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听下人说,这几日夫君只在书房睡觉,每日也只是把一篇颂词写来写去,却不要忘了温习八股时文啊。 完蛋!柳旭心中大叫,他虽然多少算个高级知识分子,堂堂美国大学历史学博士,但是术业有专攻,他可从来没有研究过八股文该怎么写。更严重的是,他不搞思想史,四书五经也是看看就完,要查就查电子版,大学中庸还能背背,《论语》《孟子》可是只会看不会背,如何能与皓首穷经寒窗苦读的明代读书人科场争霸? 好在柳旭有急智,从出生以来还从没有人能用话把他憋住。 “哈哈哈!”柳旭长笑三声:“娘子一直以易安、道韫之才自诩,没想到今天竟然说出这样话来!” 没想到昔日唯唯诺诺的丈夫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陈夫人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这科举之道从隋朝开始绵延千年,是国家取士之道,天地运行之理,所谓‘朝为田舍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