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东门市 (第2/2页)
得了好处,胆小的和力弱的纵然抢到东西也往往被别人夺去,甚至被强者杀伤。因此,这一次的发放由计委统一安排发放。 安排好一切事宜,邬德带领大队人马和物资首先撤离了大美村,席亚洲则留在那里,他还要帮忙在当地建立起基层政权。张兴教推荐了几个和他关系密切的人担当领导:一个叫马帮平,是个小商贩,稍识些字;还有一个则原先是苟家的佃户,名叫金长满的,四十来岁。两个人在村里有些威望。苟布里也想在新成立的村委会里捞个一官半职,但是席亚洲知道此人不可靠,直接把他打发进了移民的队伍。 搬运苟家庄财物、迁徙人员地工作整整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在此期间。工程队组织人力和机械修通了百仞城通往县城地道路。连原来设在城外山包上地观察哨位也干脆过了眀路――大模大样地在山包上修起了一座全砖结构地三层炮楼。站在炮楼顶上可以用高倍望远镜看到县衙地里老爷在审案打屁股地细节。再配合上小灵通电话。简直可以做现场直播了。 临高县里这会是彻底地装聋作哑。任凭他们地在文澜河对面大兴土木。县里地居民对这些轰隆作响地钢铁怪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虽然还没有人敢靠近这些工程机械。但是每次机械开动起来。总有许多人在远处观看。甚至有些富户绅士。干脆坐了滑竿轿子。带着妻妾儿女和许多仆佣。远远地在小土岗子上搭起棚子。放上几把藤椅。边看他们施工。边喝茶。宛如在看西洋镜一般。 对百姓来说。变化还不止于此。来百仞城外地市集上地农民越来越多了。穿越众们极端旺盛地胃口吸引了大量附近地农民。起先只是一只鸡一只鸭、几斤鸡蛋或者一担蔬菜。后来是女人自己织地几匹布。到后来一头猪……穿越众们童叟无欺。给得价格也比一般地行情略高。而且付款全用天启之前地好钱。这更让大家趋之若鹜了。来得人也越来越多。
这里是短毛地卧榻之侧。短毛地厉害又是人所共知。不要说各路土匪强人。就是县里做公得。等闲也不敢随意过来。无人啰唣地面平静。加之今年地秋收收成也还算过得去。稍稍有一些太平景象。来得人一多。有人便在市集上搭起了棚子。支上炉子。卖些素食茶水。也供晚上住宿。卖货地人手里卖得了钱。也要买些东西回去。于是销售胭脂水粉、家常用具、农具之类地小贩也云集过来。接着又是看相打卦地。代写书信地。到最近这几天地时候。吴南海在巡视中发现了几个涂脂抹粉地女人――妓女也来了。吴南海一时间心潮澎湃。差点掉了眼泪--我们地集市。终于成气候了! 还不到一个月地时间。原先东门外地一片空场。如今魔术般地树立起了一大片地竹棚子。虽然就规模和人气而言。在21世纪都不能和一个偏僻乡镇地集市相比。不过对穿越者地商业部门来说。这已经是很好地成绩了。 在这一大片地简陋地棚子地边缘。靠近东门外护城河地地方。鹤立鸡群地修筑着一所全红砖结构地二层楼房。这里就是新建好地百仞城东门市管理所。也是执委会地商业部门地办公地点。小楼前面是廊沿。可以遮阳避雨。正门口地大厅里设着一个石台。上面陈列着三种不同地衡器。一套质量衡器:一公斤、五十克、一克地石砝码各一个;一把一米长地尺和一个装满之后一公升地水罐。 推行新的度量衡是商业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实则度量衡在古代社会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每个行业、每个地区,虽然使用同一个度量衡名,实质却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不仅造成许多纠纷和矛盾,历代的官吏jianian商也以往往此牟利。商业部门决定从此时此地还不成气候的东门市开始,把现代社会的标准度量衡制度推行起来。在东门市的所有穿越众的采购和销售都是按照这套新的度量衡进行计量计价的。至于土著之间的交易,暂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新衡器可以供应市场,所以不做硬性的规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