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小吏_第一百三十七章:淘金热与探险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淘金热与探险队 (第1/2页)

    此去金州卫,要是走陆路,怕是来回的要好多时日,刘睿没有这个时间,却也难不住刘睿,当晚,就带着随从飞马赶往锦州卫,第二天一早,就到了盐场。

    张掖虽然不在这里,但这里的一切都是刘睿带着弄起来的,如今,已经成了张掖父子的摇钱树,每个月就能产精盐十万斤,要知道,在原来,就是一年下来的粗盐也不过二十万多多点。

    海禁,那对的是老百姓,从头到尾也没真的禁得了南直隶那些大户贵绅,使得他们掌控了大明对海外走私的海上权利,一个个富得流油。

    穷的是大明朝廷和普通老百姓。

    张掖这里就有几条船,就是用来从这里到登州来回贩运走私禁品的,但这些船都不大,根本满足不了刘睿的需要,就是暂时勉强能应付,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日后自己经营海上,打通登州水军的关系,太重要,在北直隶,就有这么一只海上力量。

    再有,那个戚继光也是刘睿很感兴趣的家伙,自己虽然懂得一造船和航海的技术,毕竟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更不懂得海战,日后发展海上,必须有一个这样的人才。

    虽然是海上,这会的海船基本靠风力,航速很慢,等刘睿到了金州卫的沿海,也是十天后的事情了。

    这十天,大青山却意外地热闹起来了,很多来自大明的人,都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程,一时间,在整个大青山无数个深山老林之中,时常触摸着无数个探险寻找金矿铁矿石炭矿的队伍,甚至,这些探险队相互之间还时有纠纷,轮刀子对阵的也不新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平时还能忍让,要是有两个以上的探险队同时找到了一个矿,那就惨了,非要打个你死我活的最后胜利的才能拥有这个矿。

    朝廷已下旨,刘睿任大青山都司衙门的都指挥使也称掌印都司,原本的掌印老族长改任掌屯,都指挥佥事据说是锦衣卫的老三朱六,不过从头到尾,也没看见这个人出现在大青山。

    老族长依然在他的城堡的都司衙门,其实也就是奚人部落的宫廷,草原上的称呼叫金帐,其实,金帐并不是蒙人的专利,所有的草原人部落首领的大帐都叫金帐。

    不过,奚人汉化很深,老族长的宫殿不是帐篷了,也是正经的房屋的,不过论规模,恐怕连内地的一个大户人家的庄院都比不上。

    刘睿的都司衙门就设在老虎岭西北十几里的地方,这里紧邻青龙河,是一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带,刘睿准备这里建成一个交易商业化的城市,不建城堡,没有城墙,但根据这里的特点,把在这个平谷四面修三条大沟渠,然后把青龙河水灌注,这四条沟渠还十字交叉的深入到平谷的中心,在那里交汇,形成一个平谷中心的湖泊。

    这也是日后这个城市的中心。

    也是按照大明的习俗,东城官府衙门办公居住的地方,西城为商铺酒肆所在,南城北城为居民居住的地方,当时对身份没有严格的要求,不像大明,南城贵人富人,北城穷人贫民窟。

    这里没有贫民窟,城市规划的布局是同意建造的,然后出卖,一般的族人汉人一时间买不起没关系,这里也有了钱行,可以按揭贷款,只要首付一百两银子或者价格相当的货物,就可以入住一套带有暖气卫生间自来水的新房,面积大概一百平方,这还是住房的面积,院子还没有算在内。

    自然还有更大更豪华的,也有小的只有二十几个平方,自然,也有各种店铺。

    不过,这仅仅是城市规划,如今的人们也只能从平谷中心的那个八字墙上看见一个巨大的规划图。

    已经开始运作的只有平谷三面的沟渠,这会儿已经分片承包了出去。

    无论奚人汉人还是其他的族落的人,在这里一样待遇,出工一天管三顿饭,外加一个月一石粗粮,要是要细粮就只有五斗,差了一半儿。

    本来是连年大旱,加上奚人这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耕作,其中大半儿还是汉人,这一段被曾铣觉昌安祸害的够呛,本来不多的存货都被抢的差不多干净了。

    想要发展农耕,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是眼看着就要入冬了,这二十万,应该说目前就二十多万了,每天还会陆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