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疏影逸暗香 (第1/2页)
雨过了,天晴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在台湾海峡上空升腾。 然而美丽的彩虹只是海市蜃楼。 一道海峡使相爱的人不能相守。 杨德荣力尽艰险,终于从台湾回到了大陆,但却把灵魂留在了台湾,留在了海峡的上空。 回望美丽的台湾岛,那里有自己的爱人。 杨德荣努力想象着,在海峡之上,勇敢地衔着海浪的海鸥,搏击海浪的白帆。但他满脑子都是涌动的海水,海水在他的脑海中掀起一波又一波巨浪。 星星在夜空中眨眼,渔火在海面上跳跃,分不清哪里是星点,哪里是灯光!杨德荣竭力回想着大海的美丽,大海的浩瀚,大海的神秘,大海的乐趣。但涌入他脑海的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在台湾,在基隆港,杨德荣可以以跳海来躲过台湾治安安检的检查,既保护了妻子米华,又为自己赢得了逃生的机会,从而使自己死里逃生回到大陆。 虽然杨德荣躲过了对手的明枪,仅仅是皮肤受了一点点轻伤;仅仅是心理上暂时受到惊吓,但杨德荣却没有躲过“G安部”内保处对自己的甄别安检。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不仅是一句口号,不仅是军队工作的指南,而且也是公安部内设机构“G安部”内保工作的指南和准则。 对于从“敌站区”回来的杨德荣!由于台湾与大陆的对峙关系,杨德荣成了“G安部”内保工作的重点。 杨德荣九死一生逃回来了,他不但没有得到组织的信任、信赖、关爱、关心。没有人问问他,是如何力尽艰辛才回到大陆,反而人们用疑惑的眼神审视他。 杨德荣每天生活在人们对他诸多疑问!诸多联想之中! “为什么一排子弹只打中杨德荣的耳朵而不是别的部位?” 如果打到别的部位,杨德荣还能活着回到大陆吗? 难道人们希望子弹打到杨德荣身体的其他部位吗? 如果那样,组织根本不用对他审查,谁都省事! “难道杨德荣的游泳速度比子弹飞的还快?” 不是杨德荣的游泳速度比子弹的飞行速度快,是水的阻力救了一杨德荣一命。但在人们科普观念干涸、科普知识贫乏、知之甚少的年代,除了科学家,有谁知道水的阻力是什么?人们忽视水的阻力,却没有忽视自己的革命警惕性,反而只凭主管臆断,对杨德荣从台湾回到大陆枉加推断、猜测。社会环境使人们的主观臆断披上了合理合法的外衣,由此种种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志们的猜测,使内保处的同志不得不对杨德荣产生更大的怀疑! 难道杨德荣是鲨鱼,能在水下长时间潜泳? 因为杨德荣在遇到大陆鱼船时,由于激动、兴奋;由于精疲力竭,使维持自己呼吸的软管不知何时不翼而漂。所以,杨德荣无论如何都解释不清楚自己是怎样,在没有任何辅助设施的情况下,潜入水下,游过台湾海峡。 对于组织、“家”人的怀疑,杨德荣又能做何解释呢?真的无从解释。 这是谁的错?是组织的错?是个人的错?是社会的错? 也许谁的错都不是,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气候所决定的。不是哪个人能随便左右的!所以,杨德荣被组织审查,被同志们怀疑,是当时社会理念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是杨德荣工作性质的必然。 “杨老师,吃饭了!” 三个月的招待所生活,杨德荣几乎没有走出过招待所一步,哪怕半步也没有。 因为他害怕看到自己不愿看到的,诸多异样的眼神。那眼神让他不知所以然,让他不寒而栗。其实更多的是,杨德荣的内心感到无限的寒颤,那寒颤更多的是委屈,满腹的委屈,杨德荣只有自己吞咽,无人可以倾诉。 因为杨德荣身边时时有“关心”和“照顾"他的年轻人,只要杨德荣愿意,都会有人打理他的衣食住行。所以杨德荣只有自己把自己禁锢起来,以此来逃避现实。 “德荣同志,你可以回家了。” 没有任何结论,没有谁对杨德荣说一声对不起,或者说一声辛苦之类的温暖话语,就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回家了。” 杨德荣回家啦!他无助的用双手推开自己和米华曾经在一起幸福生活的那个家的家门,虽然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但足以让他留恋,让他回味无穷。 杨德荣从招待所般回自己的家,典雅的四合院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