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意见不统 (第2/2页)
朝廷提供巨大财富来源。 而当时朝堂之上虽有许多大臣并不赞成,但激进派的这一提议还是得到了咸丰帝的认可。朝野上下不少人都认为继续禁止本国生产鸦,片,不过是“徒为外洋利薮之驱,授胥吏扰索之柄”,不过是便宜了洋人,方便了胥吏。 更可怕的是在士林中人眼里,国产鸦,片能够战胜进口鸦,片,是民族,主义所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在朝廷内部大多数官员眼里,扶植国产鸦,片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可靠而且可观的财政收入。 在士林学子们中间,禁烟是一种政治正确,民族,主义也是一种政治正确,但后者高于前者,所以,可以为了后者而牺牲前者。 在官僚系统内部,禁烟同样是一种政治正确,国家自强也同样是一种政治正确,后者同样高于前者,所以,同样可以为了后者而牺牲前者。 最最让吴可瞠目结舌的是,这成了晚清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府县泛滥成灾的鸦,片财政的“理论根源”。 而作为表面文章,朝廷及地方各级衙门始终宣称对鸦,片征税只是手段,禁烟才是终极目的,乃是“以征为禁”“寓禁于征”。 但事实却是:禁烟只是幌子,征税才是目的。 吴可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感觉三观都被重新刷新了一般。 古人确实不比今人差,至少在头脑聪明这方面。 他还以为自己的主意很不错呢,没想到朝廷早就用来当幌子了。 而且堂下官员还表示,也不是没有重臣给朝廷上奏折,请求朝廷主持禁烟, 当时此事还在朝野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朝廷又是怎么回复的? “禁烟之议,万不能行。即以广东而论,海关司局每年所收洋药税厘约百万有奇,讵有既经禁烟仍收税厘之理!此项巨款为接济京协各饷及地方一切需要,从何设法弥缝?” 更有大臣私底下表示:“顾据实直陈,必触忌讳,不如暂缓置议,想朝廷不再垂询。” 朝廷的意思得很坦白:广东不能禁烟,因为鸦,片财政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对某要求禁烟大臣的奏折处理方式,只能是搁置起来不做讨论,因为一讨论,就要涉及到禁烟这个政治正确的问题, 而一旦禁烟,就要危及建立在鼓励本土鸦,片种植基础上的鸦,片财政。所以,“暂缓置议”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因为朝廷上下对鸦,片财政早已达成默契,所谓暂缓,就是拒绝讨论,“想朝廷不再垂询”。 “大人,我两江财税,大烟之税也占了不份额!”另有官员好意提醒,谁不希望手头的钱袋子更充裕些? “哼,我又没要彻底禁,先征重税慢慢减少大烟对百姓的祸害!” 听得手下劝解吴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大烟种植抢占良田,田里收成虽不及大烟但胜在不耗地力,加上不被大烟祸害的充足民力,难道还不能想法征收更多的赋税不成?” 吴可别的不知道,在前世时就明白烟草种植对土地肥力要求极高,那样的地段放在眼下就是一等一的良田。 再了,随着两江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后能够征收的赋税只会越来越多,单单依靠烟土税收支撑太不保险,要是哪天整个两江百姓底子被烟土掏空,就算烟土制作再精良也收不到多少钱不是? 不料粮台查文经却提出不同意见:“今大清所急者财用,而厘税之入,以鸦,片为大宗。洋药进口厘税六百万两,土药厘税名虽二百二十余万两,而实则二千余万两。是合洋药土药而计,每年值二千六百余万两。” 不愧是两江最高等级财政官员,对朝廷朝政一清二楚:“国家之利赖在此,官府之调剂在此,若舍此项,则补救无从,此所以禁烟之举,近年缄默无言也”。 总之一句话,他很不赞同吴可这种名为戒烟实则禁烟的做派,摆事实讲道理认为烟土实为朝廷朝政之大项,不可轻动! 吴可被气个倒仰,心中郁闷得差吐血但不好多什么,人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算与他所想南辕北辙那也不能打击报复不是? 这下事情可就难办了,他就连两江光复内部都不能达成意见统一,没了这些下属鼎力支持,他所言种种条例措施都是废话,根本就实施不下去。 “诸位的担心我都明白,可是烟土之祸大家也应该看得清楚,总之限制烟土流通势在必行,不管如何实行咱们要好好商讨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