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一二事  (第3/3页)
   宋朝这种高昂的税赋,代表着宋朝繁华的表现吗?
    谁要是这么想只能说是脑子坏了。    赵宋高昂的税赋,只能说明他对内剥削的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两个朝代的人口只减不增的原因。    农民宁可不生孩子。    宁可把生下来的孩子自己掐死。    宁可将自家祖传的地投靠给别人。    宁可自己不要户口成为黑户,也绝不想生活在宋朝廷治下。    所以说后人所想的金国民族矛盾尖锐,那只是后人自己强加上去的罢了。    不说当时的人识不识字,懂不懂民族这个问题。    就说一点,在宋朝治下百姓的负担是金国的十二倍。    这就能看出没有人会去倾向赵宋。    金国国内有的只是阶级矛盾。    而这个矛盾不管是外族朝廷还是本民族朝廷都有。    哪怕是到后世都没有清除掉阶级矛盾。    北地汉人一开始倾向赵宋,那是因为赵宋顶多是把自己打残,金国是来杀人的。    因为金国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想入住中原。    想的只是来中原抢一把,所以他们把当时的北地人民当成了敌国人民。    没有当成自己的本国人。    但是在金宋和议后,金国真正的开始统治北方地区的时候。    金国便转变了思路,将北地当成了自己的国土。    开始了轻税赋轻徭的保民政策。    对北地汉人来说反而是金国更好。    因为当金国不杀人的时候,对百姓来说,只是将头顶上之前将自己打残的士大夫,换成了给自己一巴掌的女真贵族。    双方都不是什么好货,只不过是一个把自己打残,一个给自己一巴掌。    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会选择打自己轻的那一个。    哪怕是金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都比赵宋轻。    更不要说金国还对北地汉人付予田地。    金国将官田或无主之地,不分女真还是汉人,每一个人给一把弓箭,让这些老百姓自己射,射中多大的面积就给多大的面积。    不过后世有很多人,将一点断章取义了,好像说的只有给女真人分地,不给汉人分地一样。    但其实在金国不分女真还是汉人朝廷都会给他们分地。    并且还设计了一套免税制度,从一开始的免税,到半税再到全税,这中间的时间都是分好几年的。    这一点对北方的汉人来说是增加了自己的财产。    跟赵宋的把自己的家产夺去,双方一比较。    一个给自己送东西,一个将自己原有的东西抢去,对谁有好感一目了然。    只能说金国这种少数民族一旦入主中原。    他们只会有两个支柱,一个是自己的本民族,另一个就是汉人老百姓。    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老百姓不造反,只是士大夫造反的话,自己只要依靠自己本民族就可以将其镇压。    只有蒙元这个愣头青才真正的信任那些士大夫,拉拢士大夫。    结果蒙元不到一百年就被汉人百姓赶的出去。    士大夫屁股一拍又去做明朝的官了,大元朝在他们口中又成了暴元。    因为这江山不是人家的,改朝换代的时候杀皇帝又不杀我。    那当然使劲造了,百姓的死活,江山的永固人家根本不管。    而赵宋人王朝都是以士大夫为支柱,来镇压汉人百姓造反。    要不是有金朝跟蒙元入侵替宋朝解决了一次次劫难,宋朝早就亡在了自己人民的手中。    北宋时的方腊造反可以看做是当时大规模起义的前兆。    只不过接着金朝入侵了,直接替北宋挡了一次劫。    南宋更不用说了,人口直接锐减至一千多万。    南方地区除一开始的一些农民起义外,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结果还没有战争频发的北方人口多。    结果明朝洪武年,光是在南直隶以及浙江地区就检出两千多万人口。    这还没算其他地区呢。    在元朝治下不到一百年人口却增加了几千万,这说出来谁信。    谁对百姓好谁对百姓坏,一目了然。    历史上北方汉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拥护谁。    所以完颜璟只需要将政府组织提高,再来提高民间组织就行了。    自己用东阁还是东厂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组织力。    只有在这一切合适了之后,才能种田养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