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青春录_第三章笔墨里的真情实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笔墨里的真情实感 (第5/5页)

砌成的三四层的楼房。电线裸露在头顶,有的人家在阳台上搭着塑料瓦,禁止机动车驶入的牌子挂在路灯上。

    若是盛夏,路旁的梧桐一定能抵挡住大部分的阳光。如果没有蚊子打扰,单元门外一定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这里大部分是租出去的。因为便宜,找工作的学生住得能多一些。”刘越走进漆黑的楼道,回头冲我们笑道。

    我和梅家欢连忙跟上去,梅家欢第一次来到这里,新奇的凹下打量。“这居民楼只看样子就让人觉得很有历史。”楼道里的灯很暗,我拉着梅家欢的衣角,他走一步,我跟一步。

    “我不知道。”刘悦回答道。

    “你家住几楼?”我问道。

    “三楼。”刘悦回答道。

    刘悦的家比我想象的小很多,中式茶几,餐桌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一台老式灰白色电视机播放着陕西地方台新闻。

    厨房油烟机发出呜呜的声音,像老汉弥留时的呜咽。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走到客厅气味变成了油烟固有的呛鼻,辛辣。

    “进来随便坐,饭菜马上就好。”厨房里传来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声音很温柔,以至于我很难能与当初在学校门口痛哭的女人联想到一起。

    红烧rou,辣子炒粉条,洋柿子炒洋芋,炒茄子,凉拌黄瓜。刘悦mama的饭菜比平常吃的要清淡一些,那是一种食材在口腔反复咀嚼后的本应有的,原汁原味的鲜香。馍是溜过在锅里一直闷着的,我们咬进嘴是温温的。

    “家里没有鸡蛋了,就没给你们炒鸡蛋。”餐桌并不大,我们四个人坐着不算拥挤,也不算宽裕。

    “我妈炒鸡蛋很好吃。”刘悦说道。

    “姨,已经很多了,这些估计都吃不完。”梅家欢笑道。

    “你妈最近干什么呢?”刘悦mama问道。

    “我妈从电子厂不干了,现在在红旗楼摆摊卖荔枝呢。”梅家欢回答道。

    我和梅家欢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刘悦mama突然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在家里思前想后,觉得是因为刘国强的原因。却没想坐在餐桌上她并没有提刘国强一个字,一直很温柔地看着我们,只不停地给我们夹红烧rou。

    刘悦mama在厨房洗碗,梅家欢在给她帮忙。“你妈,咋突然把我俩叫来你屋了?”我小声问道。

    刘悦在玩手机,听到我的话抬起头看向我,嘴角笑了起来。“你连为什么都不知道就敢来吃饭,就不怕我给你菜里面下毒?”

    “一来今天是我的生日。二来就是我妈想知道我哥当时走是一个什么情况,有没有受疼。不过我感觉她不想问了,再问也只是给自己徒增伤悲,晚上想过来想过去的睡不着觉。”

    “我明白了。”我说道。“那你生日快乐呀!过生日你也不说一下,我和我哥啥都没拿就来了。”

    “用你给我买什么?我们已经过得很不错了。”

    我抬头看了看在厨房里的梅家欢,他在和刘悦mama有说有笑,只不过声音很小,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

    “你把手机叫我用一下,我想给葛优说说话。”葛优每天很少在和我说话了,他比从前更努力上课,家里怎么多出的钱他心里和明镜一样。我们没有商量,只要有时间就发消息,把想说的话都发给对方。不需要管回复或是不回。因为下次登陆一定会看到,对方看到了一定会回。

    “悦悦,太阳出来了就和同学出去转转。一天光知道坐着玩手机。”

    “好,我知道啦。”刘悦回答道。

    黄昏的风逐渐染上寒意。我们三人一路向北,穿过喧哗的街区,一种走到了柏油马路的尽头。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石川河。

    “你们对于未来有什么规划吗?”刘悦把车停在桥边,问道。

    未来这个词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太远,听到刘悦的话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想写一本书,书里面全是我爱的那个人的影子,冷漠的,热情的,快乐的,悲伤的。”

    “很浪漫,那你爱的人一定会很幸福。”刘悦笑道。

    “很遗憾,我还并没有遇上那样的一个人。”梅家欢说道

    “你呢?”梅家欢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上大学。能多出去走走,多看一看这个世界。然后找一个好工作,好好照顾mama。”刘悦说。

    “梅家生,那你呢?你就没有想过?以后会遇上什么样的人?或者想以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刘悦问我道。

    我在脑海里反复思索想起上心理课时老师问过全班同学同样的问题。课堂上我想了很多,我觉得我没有什么理想,更没有什么爱好。运动什么都沾一点但没有一样是特别好的,学习从来没到过中上水平。或是像这样的我以后也会成为像金庸笔下那样的神仙眷侣,或者就像葛优说的那样,家里盖房结婚,进厂干一辈子的流水线。

    “佳人在侧,亲友在旁。迎着牧野晚风,炊饮三杯两盏淡酒。”我用光了我脑海里所有关于优美的词汇,东拼西凑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用以掩盖内心里的无趣却被丝线勾起的悸动与彷徨。

    “独于外,立石川。草茂齐身,梅叶漫地。”或许是我的话抛砖引玉,让梅家欢有了作诗的兴趣。也有可能他想象古代那些诗人登山一般,看见了远处水光嶙峋,暮阳红晕,原顶的一抹青绿。

    “这哪来的梅树呢。”我问道。我们走到了一座小坡顶,站在亭外。放眼望去只看到一人多高的小松树,脚下是松针。

    “梅叶没在,所以梅叶满地。”梅家欢笑道。“田野处,青石砖。红柱墨瓦,六角双亭。北风凄,鸟语惜。尘土沙沙,枯木吱呀。黄昏天,金光掠青,尽收眼底。天无涯,地无角,

    白云依山,遮天,蔽日,透红装。寒蝉鸣,萤虫舞。入夜炊烟,似风吹乌散。眉月高悬,听光影蹒跚。”

    梅家欢一气呵成,听得刘悦半张着嘴巴,神情中透着不可思议。“你好厉害。”

    “但是他的语文成绩从来没上过一百。”我笑道。

    那时的梅家欢有明确的理想,但对于如何去实现却是模糊的。关于他文学的理想只出现在他的日记本里,甚至有时对我都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在时间飞速消散的日子里,这是梅家欢为数不多的一次宣泄。

    “爸妈知道你这样想得不?”在回家的路上我问道。

    梅家欢摇了摇头。“梅叶都不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