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结局 (第1/3页)
朝中因为内阁的事情争论不休。 骊山依旧宁静,今天,张阳与李泰坐在山脚下,正在思索着关中将来的发展。 退耕还林的建设还在继续。 宗室之乱已过了三个月了,反土地兼并的风潮席卷了整个关中,现正往中原各地蔓延。 刑部与御史台清查田亩之后,退耕还林的工作更顺利了,陇右有大片的荒芜土地都种上了树木,多数还在以枣树,胡杨树为主。 李孝恭带来了一纸任命,“青雀,从此以后就是技术院的院长了。” 李泰接过任命,笑道:“舍我其谁,只有本王才能带领骊山的学术院,不过……” 他皱眉道:“院长这个身份和称呼……以前也有人这么称呼吗?” 张阳又道:“那魏王殿下想要什么样的称呼?” 李泰叹息道:“也罢,就这样也挺好的。” 叔侄三人坐在山脚下,喝着茶水议论着。 李孝恭感慨道:“东海那帮人回来了,温挺去见太子了,你们知道这事了吗?” 李泰好奇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刚到的长安城。” 李孝恭皱眉道:“也不知道太子会如何安排他,朝中对温挺的议论挺多,有人说他在倭奴地界杀了很多人,自贞观十四年以来,倭奴与大唐就断绝往来了,说是来朝的使者都被他杀了。” “他杀人不眨眼,杀得倭奴岛尸横遍野,不见人烟。”说着话,李孝恭的目光看向张阳。 李泰也看向张阳。 李孝恭接着道:“现在的新罗人都惧怕他,金春秋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 注意到叔侄俩人的目光,张阳叹道:“这么看着我做什么?” 李孝恭颔首道:“你不清楚吗?你不知道吗?” 张阳叹道:“可惜,何大哥回了中原,没有再来看我,说不定他现在正在哪个地方逍遥快活,真是羡煞旁人呐。” 见张阳答非所问,李泰也不想多问了。 温挺在倭奴岛的杀戮暴行,是不是姐夫授意的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正是皇位交替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很紧张。 李孝恭又道:“太子要即位了,他打算大赦天下,说是可以让玄奘和尚回来了。” 李泰不屑道:“这么多年,来来去去还是这一套。” 张阳笑着没说话。 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卷宗,他快步跑来,“县侯!县侯!” 也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小短腿跑得飞快,突然跌倒了,又急忙起身继续朝着这里跑来,嘴里喊着,“县侯!县侯!” 终于他跑到了面前,将卷宗递上,他脸上还带着一些土,笑道:“这是长安送来的消息。” 张阳接过卷宗笑着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他恭敬地行礼回道:“小子的父亲是魏叔玉。” 李孝恭颔首道:“难怪呢,是郑公的孙子,这孩子长得像郑公,太像了,与郑公一模一样。” 李泰也是抚须笑着,“是呀,还以为郑公又回来了。” 张阳打开手上的卷宗看着。 临近立冬了,太子就要登基各国的使者也都来了。 波斯使者入太极殿面见,李承乾希望波斯王退位,可波斯王卑路斯一直推诿。 最后李承乾下令,让波斯迁徙至咸海附近,让出绝大部分的土地,纳入安西都护府的管辖。 还未登基,李承乾就给了各个使者一个很小气又苛刻的印象,一言不合就让波斯让出了土地。 南诏终于并入了大唐的领土,成为了大唐的领地,因南诏几次扩张,管制困难,李承乾在南诏建立了南诏都护府,以此来控制南海。 高卢人得到了耶鲁撒冷之后,越发地肆无忌惮,借机扩张,已经与巴比伦都护府产生了冲突。 席君买与张士贵得到李承乾的准许,两位老将军带着兵马开始北上攻打高卢人。 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就要开始,这一仗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李承乾下旨,劝谏的言官数不胜数,奏章很快就堆满了东宫。 贞观一朝已征战够多了,自贞观八年以来,不论是扫平天山,震慑吐蕃,这些战事一直进行到了贞观十六年。 现在好不容易歇两年又要北征高卢人。 人们担忧战争越多,会成为社稷的负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