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孤成全你 (第2/2页)
出口力度,加强对都护府的控制与监察,地方将领不再独自掌握兵卒的任命之权,往军中派去文吏,文吏不掌兵事但以主簿的形势,限制将领做错事,有出格的举动。” 当张阳的话语停下,李承乾痛苦地扶着额头,如果这些事情要作为将来三十年的治理方针,就觉得这些事一辈子都做不完。 “那你呢?”他低声问道。 张阳伸了一个懒腰笑道:“这么多年,我终于将心里的这些话说出来,此刻畅快无比。” 李承乾连忙站起身,抓着张阳的手问道:“以后的路,你会陪着孤走下去吗?” 张阳歉意地笑了笑,“殿下,我要退休了。” “退休?你才年过三十,你不过比孤年长两岁。” 张阳一步步走出东宫,低声道:“太子殿下,你觉得现在的朝堂还容得下我吗?我杀了这么多人,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他们既惧怕我,也容不下我。” 李承乾痴痴地看着这个背影,良久没有说话。 张阳又道:“现在太子殿下可以处置我了,我要的并不多,只有回家二字。” 他走出了东宫,走到了外面的阳光中。 李承乾沉默良久,朝着这个背影深深行礼。 就像他说的,现在朝中已经容不下这位尚书省左丞,也容不下这位太子少师。 张阳已权势滔天,他位极人臣。 大唐要治理,大唐要继续前进,要激发朝中的内生向上的力量,张阳就必须离开朝堂。 半月之后,承天门前,一颗颗的人头落地。 而就在今天监国的太子宣读了旨意,骊山县侯张阳,开设外交院,收复安西四镇,收复河西走廊,收复辽东四郡,开拓波斯。 于社稷居功至伟,然年轻气盛,任礼部尚书期间暗算薛延陀夷男可汗,坑害高昌王鞠文泰父子,私授左武大将军苏定方,金吾卫裨将李道彦征讨吐蕃。 独断擅权,枉顾朝堂礼法…… 裁去骊山县侯张阳一切任命,然有功亦有过,留其县侯之名,留其骊山封地,入凌烟阁!
至此,张阳是唯一一个三十一岁就入凌烟阁的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五位。 裁去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军职,放归还乡。 裁去李道彦军职,遣去封地。 …… 现在宗室倒了,荆王李远景被贬为了庶人。 江王李元祥被发配岭南。 滕王李元婴在封地发起了兵变,但只在朝夕之间被平灭了,就地处死了。 蒋王李恽在承天门前被斩首,虢王李凤国除之,收缴所有的田亩家底。 随之,被斩首的人也越来越多。 崇德坊内,裴炎听着这里的书生士子,他们正在评论现在的国策,反土地兼并好像在这里成了一股风潮,所有人对土地兼并的高门大族嗤之以鼻,誓要除去社稷弊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土地兼并要开始了。 李承乾下了旨意,这位监国的太子拿走了张阳的所有职权,以此来安抚余下的宗室中人。 并且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监察宗室与百官。 一场乱象平息了,张阳这个最有权势的外戚与宗室拼了个你死我活,直到最后收场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与两败俱伤。 李承乾听着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的禀报,他低声道:“张阳,你要退休,孤……”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艰难地,继续道:“孤给你了!” 房玄龄低声道:“太子殿下还是不愿张阳离开朝堂吗?” 李承乾苦笑着摇头,“孤就算是不愿,那又如何?”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张阳的一切权势都被夺去了,官职也没了,皇家只给了他一个县侯的名分,给了他一个全身而退。 从权势滔天到这般境地,只用了半个月,他的权势滔天半月就结束了。 张阳是唯一一个以县侯的名分进入凌烟阁的。 张阳用自己的权势成全了李唐的江山。 成全了大唐的很多人。 他成全了这个美好盛世中的所有人。 而李唐王朝只给了张阳一个名分,仅此而已,现在他与李唐王朝两清了,再也不相欠了。 这真的是张阳为天可汗做的最后一件事。 谁也不知道那一个月前,张阳来长安城看望天可汗,天可汗究竟与他在太液池边说了什么,达成了什么约定。 今天,张阳带着一家人再次来看望皇帝。 李世民不理政事的这一个月,过得很清闲。 李世民怀中抱着秋儿,低声道:“多有灵气的孩子。” 秋儿乖巧地吃着rou干,坐在皇帝的怀中没有说话。 张心安见jiejie一直沉着一张脸,也不敢吱声了。 李玥坐在长孙皇后身边,低声说着话。 李世民道:“朕知道这件事对你来说很难,辛苦你了。” 张阳回道:“我只是下命令拿人而已,查问拿人的事都是上官仪与李义府他们在办,我没有想到陛下还调动了龙武军。” “当初朕按照你的心意剿灭了世家,用了十一年,现在你帮朕扫平了宗室,用了半个月,说来说去,还是你能够下狠心。” 李世民又道:“说来说去,要办成这件事,朕需要狠心,你也需要狠心。” 张阳烦闷道:“我与陛下什么时候有这种君臣默契了?” 父皇现在的气色好了很多,李玥挽着皇后的手,心中替母后感到高兴。 只是这半个月,李世民老得很快,须发黑白相间,白发都快比黑发多了,似在朝夕之间老了十多岁。 李世民玩味地笑着,眼神十分溺爱地看着外孙,又道:“朕一直以为你与朕是有君臣默契的,不用言语就能明白彼此的心意,原来一直以来是朕想多了。” 说话间,皇后已经命人在收拾行李了,陛下要去骊山养病了。 张阳看着太液池皱眉道:“如果没有火器,您还会做这些事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