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六章 老将致仕 (第2/3页)
事,需要老夫安排,没精力来指点你。” 说罢,见他要走,张心安跟上脚步,“房相未见过小子,当时又为何拒绝,还是房相与朝中那些人一样,对骊山有偏见。” 闻言,房玄龄的神色严肃了几分,言道:“老夫从未对骊山有偏见,你回去吧。” 张心安站在原地,眼神中多有不满。 岑文本劝道:“房相确实对骊山没有偏见,是你心里有气,话从口中出来,也是祸从口中,现在房相更不愿意收你为弟子了。” 张心安愣在原地,看着这个老人家离开,随即低下了头。 想着他在骊山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岑文本摇头道:“这就是你的第一课,三思而后行,三思而言,记住这个教训。” “你是个骄傲的孩子,你的爹是骊山县侯,虽只是一个县侯可满朝的文武都知晓,你爹的功盖社稷,就连陛下都要给骊山几分薄面,你家又是关中最富有的,你有骄傲也是正常。” 张心安连忙道:“那小子之后该如何做,还请文本伯伯赐教。” 岑文本笑道:“先记住这一次的教训,给你的第二课,让房相原谅你的失言。” “如何原谅小子?” “你是怕房相不原谅你?” 看他神色扭捏,岑文本又道:“如果你这就退缩了,你与房相之间的缘分就到此为止,骊山寄予在你身上的厚望也就成了失望,既然是你一手造成的,你就要自己去挽回。” “谢文本伯伯指点。” 岑文本道:“记得你第一次来长安城的时候,还很小,老夫带你到处走走。” “谢伯伯。” “嗯。” 皇宫内,李泰站在父皇与母后面前。 “难得你还有心来宫里看望朕与你母后。” 李泰行礼道:“儿臣在骊山,一直牵挂着父皇与母后的。” 长孙皇后低声道:“来,让母后看看。” 李泰走到母后的身前。 “嗯,胡子更粗了,一点都没瘦。” 看着母后的笑容,李泰又道:“儿臣一直控制着不让自己更胖。” 长孙皇后满意点头,“好,能不胖就好。” 李世民喝着茶水道:“那孩子呢?” 李泰回道:“儿臣交给许侍郎照看了。” “也不知道张阳是怎么想的,竟让玄龄收他做弟子。”李世民吹拂着茶水上茶叶,“朕在问你,张阳是如何知晓李元昌与韦挺的关系呢?” 李泰皱眉道:“儿臣也不知,只按照姐夫的吩咐办事,起初还有怀疑,但看李元昌心虚的神态,便能猜到其中一二,再者朝中查问确凿之后,儿臣才后知后觉这件事是真的。” 李世民颔首道:“朕清楚了,留下来用饭吧。” 李泰行礼道:“儿臣在骊山还有不少事要安排,恐不能久留。” 长孙皇后叮嘱道:“那好,你早些回去。” “儿臣告退。” 李世民稍稍点头。 走出甘露殿时,李泰撞见了李承乾。 “来看望父皇与母后?” “皇兄。”李泰双手作揖行礼,“多年不见了。” 李承乾无声笑了笑,“是有很多年不见了,你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李泰低声道:“皇兄也没有变化。” “嗯。” 李承乾嗯了一声,便快步走入甘露殿。 来到中书省门口,没有见到张心安,也没有见到房相,李泰径直走到许敬宗面前,“他人呢?” 许敬宗这才反应过来,“与岑文本走了。” 李泰脚步匆匆离开,走到朱雀门外才见到了领着张心安回来的岑文本。 “谢文本伯伯,侄儿回去了。” 岑文本向李泰行礼,这才送别。 望着这孩子远去的背影,岑文本满脸的笑意。 长孙无忌从皇城走出,“他都不是你的弟子,你却如此上心。” 岑文本低声道:“这孩子喊我一声伯伯,便足够了。” 长孙无忌无奈一叹。 这天,朝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年到六十的尉迟恭,致仕还家。 陛下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入凌烟阁,同时画像入凌烟阁还有十数人,至今凌烟阁功臣总共二十四人。 李世民的皇帝生涯进入了后期,也度过大唐贞观一朝的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