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贞观十年 (第3/3页)
。 漠北漠南各部相继归附,天可汗大道也是各国使者朝拜大唐皇帝的主要道路。
这条享誉史册的天可汗大道终究还是来了。 李泰来回踱步,一边讲述着,“其设驿站五十余处,以助各国商旅往来,让各族人皆可以放下刀兵与仇怨,言语交谈,共同朝拜天可汗。” “姐夫,如今西域各族与漠北漠南诸部皆臣服大唐,父皇是天可汗,诸多臣服的部落也皆是父皇的子民,而诸国各地的首领每年都要向父皇禀报民生与赋税之况。” 张阳喝着茶水一脸犯难,“是呀,一个个都抢着认你父皇做爹。” 诸国皆爱戴,在中原君父概念中,叫父皇一声爹好像没什么不妥的。 李泰稍稍点头。 这条天可汗大道,加快中原对各族的一统,也让李世民能够号令诸国的权力更加稳固,这位登基十年的皇帝,他的千秋功业正在闪闪发光。 贞观十年,一月中旬,天可汗大道之名传遍各地。 吐蕃又发生了一次内乱,这一次内乱是因为松赞干布打算充备兵马,这两年以来吐蕃早就被外交院的说客渗透得百孔千疮。 随着天可汗之名越发如日中天,松赞干布这个吐蕃的赞普也越发式微。 也终于有了人向这个吐蕃赞普进言,将吐蕃所有部族疆域都献于天可汗,以保吐蕃平安。 如今大唐已经建设西域都护府,假以时日,若吐蕃不臣服,天可汗一声令下,西域诸国便会攻打吐蕃。 松赞干布没有采纳这个说法,很果断的拒绝了。 贞观十年还未开朝,一道道旨意便离开长安城。 李泰继续道:“父皇,将各卫府兵马改为折冲府,各府统军改为都尉,设六百三十四府,光关内就有二百六十府,各入军子弟改为二十岁才能从军,每年冬季,折冲都尉率自己所属人马教战,每五月一次轮换,且举国兵马达六十万!” 大唐让入军子弟的年龄门槛改到了二十岁。 古往今来参军者,年幼有十三岁,十二岁。 而现在大唐敢有底气改为二十岁。 这是天可汗抖威风的时刻,这等举措无非是向世人彰显着大唐兵锋的强大。 将入军门槛提高至二十岁,也说明了大唐不缺兵员,这种底气也让军中有了绝对的自信。 无不在彰显着此刻大唐国力的强大。 自前隋以来至今三十年过去了,李世民从李渊手中接手了那个刚刚学会站立的大唐。 从登基初的隐忍到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贞观十年,在今朝李世民拿出了积蓄多年的实力。 此刻这位天可汗锋芒毕露。 张阳皱眉思索着,种种举措也是有原因的,而如此做也是为了稳固皇帝的权力,以及震慑自去年以来牢sao不安的各地门阀。 李泰的胖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现在正是这位皇帝达到权力顶峰的时候,正值壮年的李世民也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巅峰的时刻。 张阳发愁着,“这得花多少钱呀。” “姐夫,莫要扫兴。” 李泰现在很高兴,他也知道现在朝中很缺钱,但不能提。 张阳看着眼前的景色,过了年关已有半月,天气终于有了转暖的迹象。 田地中的野草最先长了出来。 牛闯急匆匆而来,“县侯外交院急报。” 张阳接过奏报,打开来仔细看着,大食攻打西面的海峡一带撞了一回墙。 大食这一次攻打那座希腊的古城失败,不过往后还会再次进攻。 心中那种古怪的感觉再一次浮现,若是大唐不出手,希腊会落在大食人的手中。 而波斯也会灭亡在大食人手里。 距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李世民这位天可汗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时刻,大唐的国力还会继续攀升。 而这个时期中原以西,中亚地带也在发生着剧变。 当初孱弱的大食初步掌握了权力体系的架构之后,扩张的脚步还在继续。 即便在西方眼中大食人被妖魔化。 但古罗马乃至希腊人主导的议会制终究没有集权制来得先进,这种权力结构的差别,也往往体现在战争上。 “爹爹。”小清清迈着小短腿而来,“娘说……数钱。” 她的话语还口齿不清,说话断断续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