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五章 老先生们 (第1/2页)
从河西走廊往西看去,远处黄土一片,再往前走是荒凉的戈壁。 历朝历代千年的岁月中,中原几次收复河西走廊又数次失去河西走廊。 狄仁杰又道:“父亲,有件事孩儿不明白。” 狄知逊目光看着前方,“直说便是。” “风沙的侵蚀下再坚固的城墙都会变成沙砾,父亲若朝中修建了嘉峪关,百年后这里还是会成为一片废墟。” 听着话语,狄知逊看着自己聪明的儿子,“长安城的许侍郎讲过这里任职要与长安城保持长久的联系,老夫会将这里的事情知他们,长安城这么多有智谋的人,他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狄仁杰低声道:“难道还能改天换地吗?” 看他满脸的不服气,狄知逊奈笑着。 骊山,行过冠礼之后,李泰又开始了忙碌,正值深秋,他炉子边满头大汗,将一筐筐析出来的白糖搬出。 “魏王殿下,我们来就可以了。”侍卫拿过这筐白糖讲道。 李泰擦着额头的汗水,一阵冷风吹过这才让自己的汗水收了收。 又有侍卫来报,“魏王殿下,上官仪到了。” 李泰灌了一口水,重新披上外衣,走出作坊的时候冷风迎面吹来,这才感觉整个人精神了许多。 上官仪忙走上前说着这一次工厂建设的情况,“魏王殿下,最快今年入冬就能开工了。” “开工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你一定要看紧了。” “还有一事。”上官仪匆匆跟上脚步,“兵部那边又派人来问指南针的事情了,工部的阎立本也派人来询问。” 李泰走到新的铁匠坊门口,此刻的铁匠坊扩大了近五倍,其中铁制的架子上挂着一块块巨大的石盘,铁料刚刚煅烧后就被拿到这些巨石下。 随着巨石的一次的下压,rou眼看见铁料上剥去一层黑色的杂质。 接着是送到另一个炉子,重新煅烧,继续重复用巨石压。 直到压成薄片之后,才算是真正能用的铁料。 效率比之用硼砂来淬火更加快捷了,也更加方便了。 巨石用铁链捆绑着,为了安全起见,这些巨石加了两层保险,上方还有一根铁柱相连,就算是铁链断了巨石也不会掉落,有那烧融一起的铁柱固定。 这些大石头之间的距离很远,人不能靠近,拉动铁链的人相距一丈,为了保证就算是石头掉落也不会有人受伤的前提下,铁匠坊的规矩是最严的。 这是姐夫设计的技术,铁匠坊有三十号人,各一个时辰轮班干活。 站铁匠坊外,李泰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意,被压制出来的铁片会被收集起来,用于下一阶段的锻打,塑形和打磨。 要骊山继续做指南针没有问题,现的骊山也不是做不出来。 李泰迟疑道:“工部和兵部要指南针去找本王的姐夫,这种事情别来过问骊山,骊山不做主。” 上官仪点头道,“那就这样回复他们。” 西突厥和高昌种的棉花也到了,每到冬季前后,就是骊山最忙碌的时候,一车车的货物运入骊山,为了生产调动了整个村子的人力。 牛闯等人的几番调整下,新的骊山纺织流水试验完成,一匹新制的棉布被捧了出来,一众村民们又是阵阵欢呼。 当北方的寒潮直入中原,中原大地的冬天下了第一场雪。 李泰看着十多架马车离开骊山,朝着洛阳而去。 李孝恭正巧路过看到这一幕,“这就是陛下与张阳之间的约定吗?” 他站风雪中,声音很大。 李泰站骊山的山坡上回道:“王叔很快就会知道了。” 回应李孝恭的声音也很大,李泰几乎是喊出来的。 长安城内,曲江池边,张阳与李世民正喝着茶水。 “回鹘送消息来了,你们外交院的使者确实见到了回鹘可汗,可他们并不愿意交还薛延陀多弥可汗,朕还以为你的人手有多么神通大。” 李世民说着话,言语中带着笑意。 张阳纠结道:“还请陛下多给我们使者一些时间。” 皇后正抱着外孙女小清清,和李玥小声讲着话。 雪花声地落下,融化地。 这场大雪来的很早,预示着来年的好天气。 来年的好天气对社稷有利,皇帝就很高兴,心情美丽。 王公公提着炉子,让人放上火锅,切好的羊rou就放边上。 张阳感慨着,“还是陛下奢侈,竟用铜锅来煮。” 火锅的吃法长安城流行得很快,让张阳感觉一种罪恶感,心情顿时不好了。 “有美酒好rou,你苦着脸做什么。” “要不是陛下的盐铁令,我应该卖铁锅赚钱,说不定可以早点脱贫致富。” 李世民满不乎,“你现也很富有。” 张阳手捧着自家做的新茶杯,“回鹘的事情不能着急,李绩大将军带兵外,也不知道能否御寒。” 李世民用快子捞起羊rou,一边吃着讲道:“朕已经让人送去你们骊山的棉衣,你不用担心他们。” 李玥和皇后正逗弄着小清清,而小兕子像是失宠了,她一个人玩着积木正搭着房子。 雪花落这一大家子身上。 心中牵挂着的还是洛阳的情形,朝中让御史台和大理寺一起派人去洛阳查桉,甚至派出了大理寺少卿还有御史马周。 秋天出发,按照现的脚程,也该到了洛阳开始查桉了。 不知道情况如何,运输条件落后的当下,只能等洛阳那边的人送消息过来,一来一回又是一个月。 李世民吃得正香,“你不吃吗?” 张阳奈道:“回陛下,臣最近上火不宜吃羊rou。” “呵呵呵……你就从来没有与朕共用一个锅,也不肯与朕一起用饭食。” 皇帝是满朝文武的上司,谁敢和皇帝一个锅中捞食吃。 张阳依旧捧着自己的茶杯,“陛下此言差矣,以前我家吃饭的时候,下招待得多么热情。” 家里用饭就不一个锅中,而是一张桌子上,各自吃盘中食物,心里倒也能过得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