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一章 把误会解释清楚了 (第3/3页)
ontent2'> 许敬宗拿出布绢,“张尚书与陛下的安排都写在上面了,这些人看似护送……实则去查探昭武九姓的虚实,找到他们族中人聚居之地便会动手抓人。” “别觉得他这种人出关之后会乖乖帮我们卖粮食,我们外交院做事向来都是为了正义,为了社稷,更是为了天下太平。” “他们若不能为我们所用就不能留,不然这些人会是大唐一统西域的阻碍,西域这条商路必须握在大唐自己的手中。” 讲完这些,许敬宗回神道:“大象兄安排好了吗?” 张大象提了提肩膀上的包袱,“都带上了。” 马儿跑过官道,卷起的尘土很是恼人,许敬宗挥袖打去眼前的尘土,“我们回去商议。” 从八月到了十月中旬,陛下的避暑之行终于结束了。 李玥正在与弟弟meimei们告别。 另一天,张阳正在和王公公告别,“老王,这些咸鸭蛋你一定要带回去。” 王公公叹道:“上次送来的还没吃完。” 张阳又道:“这东西就这么放着都行,平时一颗就能对付一顿饭了。” “县侯实在是……” 张阳给他老人家整了整衣襟,“老王,你也到了该养老的年纪了,再考虑考虑,以后来骊山住。” 王公公苦笑着行礼,“县侯不要为难老奴了,老奴此生都要在陛下左右,直到老死。” 知道他忠心,张阳反倒是笑着,“没关系,我以后再想想办法。” “县侯对老奴的关照,老奴会铭记在心。” 小武提着一篮子药材而来,“师傅,医馆那边让送来的。” 张阳又将一篮子药材送到他的另一只手上,“这篮子药材一定要收下,这都是补元气上好的药材,你平时也挺辛苦,一定要注意身体。” “老奴还未得病。” “还记得上次去骊山医馆把脉?那时我便让他们准备了适合您体质的药材,平时就算没病也要喝,就当调理了,你看看你气色这么差。” 张阳皱眉很是心疼,“老王,你要长命百岁,有朝一日我会想办法把你从陛下的身边要过来。” 听着县侯的话,感受着县侯的热情。 王公公进退两难,又不好拒绝,眼看车架要起行,他躬身行一大礼,便提着两个篮子匆匆离开。 “师父为了网罗人才,真是手段尽出。” 听到小武这个丫头的话语,张阳收起笑容,“你还小,不懂人情世故。” “我懂,就算是这位公公不能来骊山,师父也可以交这个朋友,而且他是陛下身边的人,往后与师父会有很多的便利。” 见师父一直看着自己,小武被看得有些心虚,低下头稍稍行礼滴咕道:“弟子话多了。” 张阳啧舌道:“人该生来是纯良的,尽可能往好的地方想。” “弟子谨记。” 车驾起行了,一家人站在村口送别。 等车驾队伍走远,夫妻俩这才回村,李玥手里拿着一卷书一路走着。 “走路看书不是个好习惯。” “这聊斋的故事很动人。” “这些故事你都看了多少遍了。”说着话,张阳牵起她的手,往自己这侧拉近两步,避开路边的石头。 纯良的人同样不会惧怕聊斋的故事,其实媳妇的经历很简单,她的心也简单。 李玥目光依旧在书卷上,“当真不再着书了吗?” “嗯,不写了。” “我听母后说,夫君向父皇说过狂人日记,那又是什么样的故事?” “那是普通人活在一个可怕的时代,他被封健和礼教折磨发疯的故事。” “我想看看这个故事。” 面对她眼里的点点期盼,张阳抬首道:“我向你父皇承诺过,以后不会再着书了。” 李玥收起手中的书卷,挽着夫君的手臂,“太可惜了。” 张阳点头,“那也没办法,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不如这样,夫君讲与我听,我来写。” “这个故事太讽刺,太折磨人,不适合你。”张阳扫视眼前,“趁着你父皇带着人都走了,我们去山里炸土雷玩好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