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九章 高士廉相问 (第1/3页)
洪范一篇讲的就是刚柔之间的治民之法,是尚书中的一篇,也有人称其洛书。 是皇室子弟需要看懂学明白的典籍之一。 以李丽质现在的年纪,要理解法,道与规章制度这种概念很难,对她来说读着晦涩难懂。 终于,见母后来了,她才长出一口气,上前央求着离开。 看这女儿不争气,李世民无奈叹息,拿出一册奏章,“这是玥儿批复的。” 长孙皇后好奇接过奏章,“玥儿行文与字迹比以前更好了。” 李世民沉声道:“事涉朝政,让公主参与,传出去不好听。” “妾身倒是觉得玥儿写的这份奏章很是不错,与其说是玥儿写的,不如说是张阳教她的。” “若是这样……倒可以挡住不少的非议。”李世民悠然自得喝着茶水,“听闻恪儿近日练兵有奇效,朕打算去过问一番。” 长孙皇后点头道:“是许久未见恪儿。” 收拾了一番,李世民让人去召见李恪,等人到了殿内仔细打量,半年不见这个小子又长高不少,“明日就是太子婚事这才召见你过来,明日午时去赴宴。” 李恪躬身道:“孩儿领命。” 他这种生硬的态度,李世民也习惯了,“听闻你最近练兵颇有奇效?” “是姐夫指点,孩儿照章练兵。” “张阳的话也不要全信。”李世民喝着茶水叮嘱着。 “孩儿谨记父皇教诲。” 对这个孩子李世民是又发愁又无奈,不论怎么吩咐他都能答应,丝毫没有要反驳与质疑的意思。 做父皇的觉得与孩子们多了一些疏离感。 张阳与玥儿两夫妻,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重要。 要没了这夫妻俩,长孙皇后也不敢想这个家……这么多孩子以后都会变成什么样。 除了陛下,孩子们将来也有能够依仗的人,也不是坏事,而且张阳心性不坏,对孩子们都挺好的。 就是他和陛下这既是君臣又是翁婿,矛盾利益一团乱。 作为皇后,长孙皇后想一家人可以和睦相处。 陛下因为张阳的事情时常发脾气。 要是张阳能够退让一步,对陛下多一些顺从,也不至于闹得现在这般僵。 他们俩人也该找个机会平心静气好好谈谈。 殿内,陛下和皇后都有着各自的盘算与忧虑。 忙完了春耕的日子,来长安城的人更多了,太子的婚事也传遍了长安城。 人们议论更多的是太子妃是一个身世很简单的女子。 太子妃并不是出自高门大族。 也因为这一次太子的大婚,朝中难得休沐。 一家人走向皇宫,李玥特意给俩小丫头梳了一样发髻,还穿着一样的衣服。 到了皇宫先要去见长孙皇后,除了礼部需要忙碌必要的礼制。 更多的事情还是皇后在安排。 立政殿,一群宫女来往忙碌。 两个小丫头也和李丽质一起整理着布绢。 面对婚事,女孩子总是最有兴致的,立政殿内忙成一片,张阳干脆坐在了殿前。 嗮一会儿太阳,拿起一旁的书卷看起来。 张阳卷都是各地的地志。 李世民走过来也在一旁坐下,“朕以为你会晚些时候才到。” 张阳好奇道:“今日太子大婚,陛下不去准备吗?” “薛延陀的事情还没有一个决议,朕刚刚去听了房玄龄与秦琼争论,你批复的奏章朕也看过了。” 张阳目光还在书卷上。 “你希望推动薛延陀内乱,你来制造出大唐出兵的良机?” “陛下,但凡对外战事外交院一定会先行,先有谈判再有战事,但凡对外战事皆要师出有名不是吗?” 李世民叹道:“你总能找到一些寻常人疏忽的地方,可又如何确定夷男可汗真的没死呢?” 张阳语气平澹:“他确实没死,被我的人控制在辽东,陛下不需要有这些忧虑,交给外交院来办便好。” 这让李世民刚喝下的茶水差点喷出来,“在你手里?” 张阳翻过一页书籍,“我记得这卷书是我们外交院编撰的地志来着。” “什么时候的事!” “有些年头了,想不起来,上个月辽东送来消息讲了夷男可汗的近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