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青黄不接的卫府 (第2/2页)
要不是精通一些五金知识,还真要被这个问题难倒了。 奢侈点可以掺入黄铜,铜的金属弹性更好,再是冷轧和热拔的工艺。 张阳看了看现在制造流程,这里还是老样子锻打和定型两个主要流程。 “魏王殿下带铜钱了吗?” 李泰在自己身上摸索着,许久没有摸到铜钱,他走到门外对自己的侍卫道:“拿铜钱来。” 侍卫很听话地拿出一串铜钱,李泰转手递给张阳。 “江师傅,魏王殿下以前教我可以在锻打的时候加入铜,尝试制造出一种合金材料,来增加韧性。” 李泰又点头,神情逐渐麻木,“对,本王教过。” 江师傅躬身道:“魏王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得如此多奇妙的铸造工艺,老头子佩服。” “在下也很佩服。” 看张阳也跟着行礼,李泰感到自己的头皮在发麻,他硬着头皮板着脸,“无他,多读书。” 江师傅又道:“可是私自铸铜是重罪怕是……” 张阳清了清嗓子。 闻声,李泰又道:“不妨事,只要你们能够铸造出来,不仅不会有惩罚,本王保你们无虞,过些日子本王也会让朝中拿准许铸铜的文书下来。”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说得没错,在关键上技术上我们应当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江师傅拿起一串铜钱开始尝试,这就像是研发,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投入。 走出铁匠坊的时候,李泰抱着张阳的手,“姐夫,我们能不能不要这样了。” “魏王殿下,他们都是最淳朴的人,长辈的善意不要拆穿为好。” “姐夫,你会成为圣人的。”李泰咬牙切齿。 “我做个好人,当不成圣人。” “铸铜大事,当真要和父皇说吗?” 张阳惆怅道:“铜也只能解决一时,再怎么说铜钱只是铜钱,它要是成了耗材会出现经济混乱的局面,我会考虑其他的合金方向。” “青铜合金确实可以尝试,可塑性也很强,再怎么说它也是铜,还有铬、镍,碳钢都可以尝试。” 张阳回头看了看铁匠坊,眼下就是一个小小的作坊,“魏王殿下重新规划一片地,我们需要重建一个铁匠坊。”
“要建多大?” “以前不觉得,现在骊山的生产已经到了瓶颈,眼下需要再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改良技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的方向没有错吧,先尝试着。” “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炉子,需要更好的设备,需要更多的矿产,等我回去好好想想,看来是要将以前的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了。” “姐夫的毕生所学?”李泰又肃然起敬,以现在张阳的才学已经了不得了,光是印刷和造纸就足够他吃穿不愁,还能过得富裕。 李泰凑上前跟着脚步,“还有什么本事没有拿出来。” “以前跟着父母做过五金手艺,那时候耳濡目染也算是半个行内人,现在我需要重新回忆,凑合先用着,我尽量想一些眼下用得上的设备。”张阳揣着手在原地站定,还要从基础开始重头造一遍,惆怅道:“娘的……工作量好大。” “姐夫放心,我一定看好骊山,绝对不会再让细作进入骊山。” “有劳魏王殿下了。” “放心,以后得闲就守着村子里的几个工厂,一定不会让细作踏足。” 宫里,李世民坐在甘露殿清退了左右。 李君羡在殿内扑通一声跪下,“末将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话音落下,殿内很安静。 见陛下迟迟没有说话,李君羡伏在地上,“人手是末将挑选的,没想到都被魏王殿下给抓了出来,末将失职,自领军法处置。” “不必了。”李世民放松着身体,后背靠着手里拿着奏章。 难得的阳光窗户中照入,落在陛下身上。 “骊山地小,包括蓝田县也就三百户人家,稍有排查便能知晓,被查到也是意料之中,聪明人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小子当着朕的面,让朕的儿子抓出朕安排的细作。”李世民合上奏章随手丢在桌桉上。 听着陛下的一番言语,李君羡不敢抬头,看来张阳是故意这么做的。 “陛下!这张阳好大的胆子,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末将这就带兵踏平骊山!” 李世民沉默半晌没讲话。 李君羡慕跪在地上也不吱声。 “你去承天门前自领十大板,若以后再说踏平骊山的话语,再加二十大板。” “末……末将领命。” 陛下明明对张阳有怨言,又不想现在就处置他,帝心难测。 李君羡很想抽自己一巴掌,又在陛下面前说错话了。 等人离开,李世民重新拿起这份奏章,低语道:“召尉迟敬德来。” “喏!” 殿前的侍卫回应。 不多时,尉迟恭便来到了甘露殿,“陛下!”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你在奏章上写着恪儿领着三十兵卒练兵,颇有成效?” “回陛下,蜀王殿下手中的三十兵卒,日夜cao练,还有不少奇怪的规矩,练了两月倒使这些兵卒的精气神有很多的改观。” “改变精气神?”李世民苦笑道:“听着像是治病。” 尉迟恭又道:“听蜀王殿下说这等练兵之法是张阳传授。” 皇帝还是点头,神情上多了几分明悟,“朕明白了,张阳懂得医术,他自然可以有改变人之精气神的手段,这是在治病还是在练兵?” 给李恪的兵马,哪里算是兵马,三十个兵卒用来做侍卫还差不多。 尉迟恭也就是让蜀王殿下玩闹,没想到还真练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陛下,之前整顿卫府收效并不大,起初半月还算是不错,但过了一两月这些卫府又成了原样,而蜀王殿下这般持之以恒,改变一个人精气神的办法,是否也可以用于其他卫府。” 当年征战天下,将士们也都是意气风发,李世民自然不想卫府风气变坏,更不想看到大唐兵马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有李绩,尉迟恭,牛进达,李大亮这些人撑着倒也不算差。 大唐兵马但凡带出去都是豪气冲云霄,兵锋所指,诸国莫敢不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