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二章 边关来报 (第1/3页)
李玥早就收拾好等在了门外。阑 “皇姐!”李丽质第一个跑了上去。 李玥笑着道:“母后怎么没来?” 李丽质拉着只有四岁的李治,“兕子这才不到一岁,离不开母后,父皇要留在宫中处理国事,母后自然也要照顾。” 李玥又看了看后面跟着的孩子们,高阳一看见小熊就扑了上去,要和小熊打架。 奈何小熊在李玥的注视下不敢反抗任由高阳公主欺负着。 一群熊孩子走入家中,看来小熊的苦日子要来了。 安顿好孩子们,李承乾也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孩子就交给你们夫妻照顾了。阑 张阳道:“不妨事,就当是托儿所了。” 李承乾尴尬一笑。 家里房间也有宫女交给婶婶安排,一大群伊伊呀呀的熊孩子,这场面实在是太可怕了 张阳又看到了杵在原地的李恪,“这位便是蜀王殿下了?” 李恪板着脸点头。 李承乾解释道:“李恪与孤住一起,你安排便是。” “那就更好办了。”阑 在村子找了一间空房子,让李承乾的侍卫收拾出来就能住。 带着太子和蜀王,在村子里走着。 有太子的时候自然少不了李泰。 秉持着不输给太子的心思,李泰漫不经心地介绍着村子里的情况。 “去年来的时候,孤还记得,没想到如今有了这么多的变化。” 张阳解释道:“水轮车比之前又多建设了几座,也是为了扩大产能,以后还会多建设的。” 从渭水河往南看去,是一片整理的麦田。阑 李承乾思量着,“孤当初也考虑过,确实是种麦子更合适。” 张阳点头,“等这些麦子都收获之后我打算做一种用麦子所酿的酒水。” 李泰缓缓抬起头问道:“好喝吗?” “是一种很清爽的酒水,就是不好保存,最好是现做出来就喝。” “本王也一定要尝尝。” 李恪就这么一路板着脸跟着,李承乾低声道:“李恪你去看看屋子收拾好没有,怕是那些侍卫大手大脚不会安排。” “喏!”李恪提着一把横刀行礼便转身离开。阑 “他在军中习惯了,也一直都是这样,不是很懂礼数。” 张阳点头,“这样挺好的。” 见人走了,这里就剩下三人,李承乾又看了看李泰,“眼下只有我们三人,有些话便不瞒着了,这一次孤前来避暑昨夜父皇召见,其实还有另外一件事交代。” “太子殿下请讲。” “是父皇与孤说还要看看骊山的印刷和造纸术。” 李泰冷哼道:“就知道有这等安排。” 骊山的工厂建设在村子的东边,从村子往前走半里地便是工厂,有一条小道通往,张阳带路走着。阑 脚步稍停,张阳便指向骊山的一处山坡,“太子殿下见到那片山坡了吗?” 李承乾点头。 李泰解释道:“按照姐夫的安排,我们将山坡铲平了,这便可以用来晾晒纸张,每天可以晾晒百余卷纸张。” 走到近处,李承乾接着追问,“一天只能嗮这么一些吗?” 李泰讲道“骊山如今能够生产的并不多,这还要看以后能不能增加人口,民力如此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般已经很不错了。” 太子会这么说多半是带着李世民的意思。 现在的李世民牵挂社稷也牵挂骊山的建设,一来骊山建设得越好,对他来说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朝中的赋税也就越多。阑 二来眼下骊山拥有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这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件秘密武器,随着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提高的产量,生产越多对朝中来说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多。 普及书籍是李世民为了科举和遴选人才的事业上很重要的一环。 或许就连他自己这个做皇帝都没想过,骊山拥有的这些能够左右多少事情。 骊山的利益和社稷是站在一起的,只要这一点不变,骊山就会越来越富裕。 带着李承乾在工厂走了一圈,当他看到了活字印刷那个巨大的滚轮,也是惊呆了。 看太子的神情讶异,李泰不屑冷哼,好似李承乾就是一个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