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特混舰队与波次进攻法 (第3/3页)
卫军的火力相当犀利,特别是那种被称为机枪或者突击步枪的东西,火力密度强的有些过分。
这么强的火力密度,让一支小部队就能充当原先一支大部队的攻击力量,如果再实行原来的大部队进攻,根本不必要,或者说过于浪费。 因此,在石达开看来,在己方火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像以前那样全线平推,而应该实行多支小部队滚动前进,由点破面,然后大部队跟进,扩大战果的战术。 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你是一个壮汉,对方是一个小孩儿。对付小孩儿,如果你还是用尽全力,由于动作过大,反应不及时,说不定反而会给小孩儿反败为胜的机会。 相反,如果你不用尽全力,而是用一半的力量,那这依然会对小孩儿造成很大威胁,同时你自己又留有相当大的余力,可以应付各种突发事情,最终就是轻松取胜。 这其实也是脱胎于武术,毕竟石达开本身就是个武术高手,经常把武术套路运用到兵法中,因此他才有了这种小部队波次进攻的想法。 但是,要实现波次进攻,必须有相应的速射武器,而之前的远征军却不具备速射武器,因此一直得不到机会施展。 现在不一样了,远征军平均每一个连都有两挺机枪,火力密度虽然比不过禁卫军,但也差不了太多,至少比国防军略强,所以到了高雄之后,石达开立刻就开始让部队按照他的想法进行演练,去实现这种营级波次进攻战术。 这个战术其实也不难。无非就是分成一个个攻击营,然后营为单位进行进攻,等前锋的营打到一定距离,略显疲惫之后,后面养精蓄锐的候补营就立刻出发,代替前锋的营继续向前攻击。 这种战术的难点主要就是一个联系问题,在有了无线电之后,通联问题已经不成问题,所以可以让营级进攻好不间断,一直保持高强度的营级攻击前进态势。 步炮协同。营级进攻,散兵突击……在这三天里,石达开把自己的所学所想都一一演练了一遍,效果虽然不敢说完美,但也基本达到了石达开的预期。 经过了石达开重新编组演练之后,整个六千人的远征军就成了一个攻击如潮的情况,就是说攻击行动好像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让人应接不暇。 “石大人的确不愧名将的称号。”同样看过演习后。李鸿章中心点赞叹,“攻如海潮,急而不乱,进退有据。令行禁止,大人的这种战术,简直把部队训练的如臂使指。相信在这种攻击下,恐怕除了陛下的禁卫军。没有一支部队,能够在相同人数下挡住您的兵锋。” “李大人过誉了。”放下望远镜的石达开摇摇头,“我这种方法。也不过是一种取巧而已,凭借的就是机枪的犀利,如果对方也有机枪,拥有同样高的火力密度,那我这种办法是断然不可取的。 要知道,营级进攻毕竟人数太少,如果对方的火力密度比我强甚至跟我齐平,或者能够挡住我的前锋,那我这种进攻就是徒增伤亡,后面的波次进攻,就成了添油战术,会被对方各个击破。 陛下的禁卫军就不提了,就算打国防军,用我这种方法也是没用的。简单点说,我这种打法,就只能欺负欺负日本人这种没有太强火力的部队,如果对方的水平跟国防军一样,我是断然不会这样用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恃强凌弱的打法?”李鸿章问。 “是的,这的确是一种恃强凌弱的打法。”石达开点点头,“只有我方火力,尤其是基层火力完全强于对方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种战术,否则的话,就是给人家逐个击破的命运,甚至可能造成自己的混乱。”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您还要用这种方法,而不用传统打法呢?” “因为传统打法太浪费,也不能充分发挥新武器的效能。”石达开道,“机枪作为一种速射武器,一挺56机枪的火力,就敌得过普通一个步兵连。(56-1式机枪的最高射速650发子弹每分钟,战斗精确射速是150发每分钟。) 更可怕的是,这种机器的射程很远,威力也大,可以有效压制对方,让对方无法干扰我方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投入营级规模的部队进攻,绰绰有余,要是继续大部队压上,就过于浪费了,会消耗掉自己的精神跟力气。 如果是一般情况下,也就罢了,大部队压进反而能快速结束战斗,给对方更大压力,不过我们这次是出国作战,是要在国外进行**作战,到时候周围可能都是敌人,我们必须步步谨慎,因此必须留有余力,做好万全的准备。” “是这样。”李鸿章想了想,“您是担心日本人的……民团?” “差不多吧。”石达开点头道,“我虽然没去过日本,也没跟日本人打过交道,不过看了不少相关的书跟介绍。书里面都说,日本人生性隐忍狠辣,悍不畏死,跟我们中国人以及朝鲜人完全不一样。 正面作战我不怕,就怕我们正面作战的时候,他们的老百姓组织起来sao扰我们,尤其是sao扰我们的后勤。 因此,我必须什么都留一手,但留一手又对作战不利,所以就想出这种波次进攻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持续给对方压力,我自己呢,又可以有充分的余力应付突发状况,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求全胜,先求不败,没想到石大人还这么谨慎,这可跟传闻略有不符啊。”李鸿章笑了笑,“想当年,您二十八天内就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翼王之号,据说也是这么来的。我还以为您要继续速攻的风格呢,没想到也是这么稳扎稳打的人。” “兵势如水,并无常形。”石达开淡淡的道,“打仗并不一定要有什么风格,能打赢就行。 其实我这波次进攻法,也不过是一种尝试,是验证我的设想,至于到了日本后,究竟是否还会这么打,那可就不一定了,那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定。”(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