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_15.秀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秀才 (第3/3页)

,但是附近的通州虽为直隶州,与知府一级等同,但在学区划分却和天津府划到了一起,故天津和通州的院试是一起举行,录取时候也是一并算作一起。学政巡考制度虽然节省了时间和财力,但却导致院试案首数量的增加,往往一省之内院试结束时,院试案首少则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含金量自然下降很多。因学政大人巡考的地区是随机的,有时学政大人精力充足,便会一府一试,有的时候遇到精力不济或者不便之时,便会将周边几府的考生集中起来一起考试,总之怎么考,在哪里考,全看学政大人的意愿,别人是无从置喙的。院试案首一多,价值便也下降了很多,到了这个阶段,便是得了院试案首也不能百分百在乡试中考中的。需知考中秀才不过是堪堪跨进仕大夫的门槛,秀才只是代表了身份和功名,却是没资格做官的,乡试中第的举人却是完全不同,举人不但是彻底进入了士族的行列,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且还有资格出来做官的。

    此次保定府的院试巡考前后不过八九日便结束了,虽前后有近三千人参加考试,但是对于阅卷官来说却是轻松,都是些积年评阅试卷的老手,考生的卷子看上一遍,中或不中便能评判个八九不离十。是故不过三五日时间,近三千份试卷便评阅完毕,学政大人又依着府试报上来的名录核对一遍,见着没有什么纰漏,便点了录取的名单并排定了名次。此次保定府院试录取的人数不过九十六人,其中正榜六十人,副帮三十六人,录取率不过百分之三多一点,简直低的令人发指。所谓正榜,便是堂堂正正的凭本事考中的考生,朝廷会给与考中的童生秀才功名,今后亦不用再参加学政衙门的过关考核,只需静待乡试即可。至于副榜的意思嘛,便是你们这些副榜上的考生,此次考的马马马虎,勉强过关,但是距离正榜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是朝廷特别给与恩典,也奖励你们这些考生秀才功名,可以参加乡试,除非乡试中第成了举人,否则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学政衙门的考核,连续三次考核而两次过关者算合格,合格后便不用再参加考核了,算是成为了正式的秀才,若是考核两次均不合格则会降为童生,需从新参加院试,所以得中副帮历来最让考生头疼。

    好在接下来的乡试录取率会高一些,基本上是十中一的概率,不过竞争也更激烈,毕竟能参加乡试的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其中不乏一些天才学子,想要在乡试之中脱颖而出难度颇大。

    院试结束后,徐翰林除了让几人将院试的答案写出之外,便给三人放了几天假,好好放松一下,算是劳逸结合。苏贞百里这几日便丢开了书本,着实放飞了一把,白天与徐闻,安定远驾车春游,晚上便与春柳做些羞羞的不可描述之事,直到此时苏贞百里才感觉到作为一名“统治者”的爽快,便连府里的管家宁寿与徐嬷嬷亦觉得正常,哪有堂堂侯爵府嫡亲少爷整日规格规矩,一点不纨绔的?太不符合勋贵的行事了,勋贵就该有勋贵的样子。

    直到四月十六,学政发了榜,苏贞百里才收了心,让宁寿遣了两个识字的下人去看榜。看榜的下人还没回来,报喜的衙吏却先到了,看着用黄表纸写的封着红边的报喜名帖,压在苏贞百里心头的石头忽然消失了,对他来说,院试并以前的考试是最难的,只需迈过这道坎,今后必是一片坦途!乡试,会试,殿试只要不出岔子,是必中第的。

    好好奖赏了报喜的衙吏,又摆了酒席款待来贺喜的人。管家宁寿早就准备了谢礼,又安排了马车,随着苏贞百里去学政衙门,五位阅卷院长每人谢礼30两,学政大人的谢礼是60两,谢礼多少都有定规,不能乱来,当然读书人之间不谈黄白之物,礼单上自然不能直白的写银子XX两,需亦别称代替,比如谢礼白银60两,礼单上便写为:恭敬上谢礼甲子数一,一甲子六十便是谢礼银六十两之数。

    给学政大人送了谢礼,又拜谢了五位评卷院长,又与此次院试前十名一起用了午膳,算是认了几位同窗,互留了名帖,众人便散了,此次保定府院试巡考,苏贞百里自是第一名案首,徐闻中了第三名,安定远却是第二名。席间学政大人特意问了众人的老师名讳,得知前三名的老师乃是徐翰林后,大为惊讶,言道难怪前三名的文章当时看起来颇有同理之处,原来是同一个老师教导,又道徐翰林真是好运道,竟能得三位佳徒而教之,且一场皆中秀才又包揽了前三,也算是人生一大乐趣了。尤对苏贞百里称赞有嘉,席间便让他补全了只有半阙的《玉烛新》词,苏贞百里只得从命,提笔写道: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却不想这首《玉烛新.白海棠》词被人无意间流传出去,成了不少章台楚馆姑娘的必唱曲儿,倒也成就不少风流韵事,并着县试府试时做的诗词往外流传越来越广,也让许多文人墨客知道了苏贞九如的才名,算得上名利双收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