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辩易  (第1/2页)
    中国古代,《易》的地位一直很高,是传统的六经之一。    自伏羲八卦始,在夏、商、周三朝,就分别有《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包含着中华文明开辟之初,到发展、升华的密码。    文王演周易,孔子做系传,是儒家《易经》传承的正统。    有宋一代,不仅皇家重视,还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举天下读书人修习之,实在了不起。    当然,官家推崇《易经》,是将之当做治国理政的重要纲领,每有举措,力争合乎经义。    不过,《易》本身是个开放性系统,后世的人们往往各取所需。    比如用来做占卜,推演未来吉凶,也曾十分流行。    老实说,崇简能够在后世了解一点易学知识,就是因为许多神棍声称能用八卦推演吉凶祸福,教人趋利避害。    一些特殊案件涉及到了这方面,作为特警总要做些知识预备。    但这一点可怜的储备,完全不够用。    在这个经筵上,恐怕他最多能与德芳小朋友一较高下,比德昭,以及行伍出身的赵家几兄弟,都差得远。    看赵二很有会心的样子,崇简深觉惭愧。    但是,有人却不想放过他。    “我说这位小待诏,既然皇兄给你参加经筵的荣宠,总应该有所表现,可别做闷嘴葫芦。”    赵小三突然向崇简发难。    也别说,在这些兄弟子侄当中,赵小三的观察能力最强,他敏感地发现了崇简的窘态,怎肯轻易放过。    “表现,怎么表现?”崇简下意识反问。    “哈哈,自然是谈谈听讲的感受。难道还要你在这里施邪法?”    赵小三阴恻恻地道,看来对上次吃的亏念念不忘。    “呵呵,听说你在旧蜀宫中,惯与王公贵族唱和,像这样的侍讲也常参与,朕倒想听听你对经学一道的见解。”    没想到赵二倒是赞同。    花蕊夫人!    崇简左右张望起来。    “你看什么看?徐尚宫没来!”赵二笑骂道。    徐尚宫?    什么鬼?    好在崇简脑袋好使,飞速转动之下,立即反应了过来。    花蕊夫人原本姓徐,前日圣旨诏其入尚宫局,主司言。    本该是个主事,但现在被官家称为尚宫,显然已升职。    五品女官,相对于花蕊夫人曾经的地位,实在不算个啥。    只不过升那么快,却体现了赵二的宠幸。    一念及此,崇简不仅感慨良多,尽管他也知道,孟昶离世后,这是花蕊夫人最好的归属。    既然赵二这么说,那就是承认关于崇简过去的事,是从花蕊夫人那里听来。    这尼玛比我自己都清楚啊,可得好生应付,别露了怯。    “这个,以前在旧蜀宫中,微臣仅是个书童,就是偶尔有诗文唱和,那都是勉为其难,其实学力很差,那什么,历史啊,经典啊,都知之甚少。”    崇简小心翼翼地解释。    “那倒是。当年孟昶以文章诗词为能,宫中充满奢靡之气,这可不是富国强兵的好路子。”    一干人,包括讲经的赵孚,都鸡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