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63章 剧变(2) (第1/2页)
"孤御极凡二十载,俄罗斯频遭天灾战火荡袭,幸得罗曼诺夫诸神庇佑,危而复存.然自开战以来,国家土地惨遭敌人蹂躏;值此之际,内乱又起,战事前途益增险象,皇朝运数日渐孤微.商辍于涂,民露于野.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当知兆民之好恶,远甚一姓之尊荣.故,孤愿遵照杜马之决议,逊皇帝之位,解总司令之职,以慰全体国民厌乱望治之心,励团结一致共建俄罗斯之景." "皇储阿列克谢罗曼诺夫,年未过十,身罹疾病,是以虽有救国之志,却无治世之明.内弟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仁厚机敏,足堪为帝国之君.今孤将皇位让于米哈伊尔大公,与军民协商平复时局之良策,总期海宇之安平.俄国之国运,军队之荣光,人民之幸福,今皆决于众手;孤当仰瞻圣灵,祷未来之情形." 1914年2月10日,尼古拉二世的逊位公告如同飓风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到了全世界;所有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被震得瞠目结舌,浑然忘却了自己所处的阵营.曾经是欧洲大陆上最恐怖的战争机器,被所有世人都视为庞然巨兽的俄罗斯帝国,竟然发生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剧烈变局:尽管在此前的1905年,已经使世界见识到了俄国革命的威力,但如今沙皇在革命者的暴动下被迫宣布退位,也着然是太过令人难以置信了一些! 在德国,欣喜至极的民众聚集在啤酒馆和咖啡厅,热烈讨论着之后的战争格局:与之前的大量战场上的胜利消息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悬挂在德国头上数十年之久的两线作战的达摩利斯之剑,终于在本质上有了摇晃消去的惊喜前景.如果新掌权的俄国政府决定退出战争,那么真正的胜利也就将随之到来!德国政府也同样是在一片好整以暇当中静观俄国国内的动乱:包括威廉本人在内的德国高层,都对尼古拉所在统治过程中奉行的亲法政策大感忿怒.现在他离开了俄国的政治核心,对于德国而言无疑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相比于同盟国的乐观.英法两国则宛若当头挨了一记猛烈重击.在他们的规划中,俄国无疑是抗衡德奥同盟的至关重要的力量;而随着战前法国陆军被奉若神器的"殊死进攻"的破灭,和称霸海洋三百余年的皇家海军一夕陨落,各自手中王牌尽毁的英法,更将俄国视成了协约国集团能获得胜利的唯一救星.当俄国首都发生动乱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还指望着沙皇能够迅速将国内的情况平定下去.尽快恢复对德奥的作战;然而到了今天,他们才发现一切都已失去了常态! 在伦敦和波尔多火急火燎的电报催促之下,英法两国驻俄国的大使开始在圣彼得堡城中四处奔走:他们不断拜访可能在俄国新政府中手握重权的各派人士,向对方开出大把的要到战后才能实现的空头支票,竭尽全力的劝说新政府要履行协约国的义务.决不能先一步抛弃英法与德奥单独媾和.然而此时的俄国,却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因沙皇的一纸退位手诏而恢复平定;其反而是因为尼古拉的逊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街不下的状态. 对于以宪政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为首的杜马而言,这场革命已经成功.他们如愿以偿的在底层工人和士兵们的反抗中趁势而起,并一举从沙皇手中获得了此前他们曾努力数十年而不得的国家大权.他们有意效仿英国和奥匈式的君主立宪,同君王共享国家政权的蛋糕.而布尔什维克则对此持强烈反对的意见.在他们的眼中,这帮资产阶级同样是在革命前没少欺压包括工人和底层民众在内的反动分子:盘剥工人剩余价值,在危难之时囤货居奇哄抬物价的勾当不知干了多少.然而就是这帮同样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恣意施为的寄生虫,却在革命发起之后摇身一变参与其内.成为了推翻现任政府的最大获利者! 在之前的革命过程中,为了尽快推翻现任沙皇,布尔什维克不得不和这些在俄国国内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资产阶级合作.并默许对方轻手采摘下了由自己种下的树木上所结出的桃果.然而在沙皇逊位之后,双方原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的矛盾,也就随之而彻底凸显了出来.布尔什维克党人坚决反对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并将废除沙皇制度作为自己的起码底线:开什么玩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