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赵武成长 (第2/2页)
有想到,公元前558年,三十岁不到的晋悼公突然得病而亡,这对赵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赵武心疼啊,他是绝对佩服、忠诚于晋悼公。在赵武的心目中,晋悼公是一位能够彻底将晋国霸业推向绝对高峰的国君,也是自己这样的臣子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明主。 赵武很清楚,晋悼公的病逝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因为晋悼公不拘一格重用自己,已经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尤其是中行氏、范氏等大家族的猜忌。 两年前,晋悼公重组卿级班子,别看大家都在谦让,但那是因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国君要重用赵武! 仅此而已!晋悼公当然能够掌控整个朝政,掌控整个晋国那些大家族,所以他才大力提拔重用赵武。 也就是说,赵武的强大依靠力量,正是晋悼公。 但现在,晋悼公去世了,赵武的依靠力量顿时消失,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对赵武很器重的大家族宗主们、晋国现任的卿大夫们,还会给你年轻的赵武机会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权力斗争的本质便是在权力顶端的那些人,必须不顾一切的压制权力圈里的其他势力! 赵武当然是要被压制的。 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点到了,稍不慎重便可能灰飞烟灭!赵武该怎么办? 赵武很清楚自己遇到的麻烦,所以他采取的策略便是更加低调! 于是,在接下去无论是荀偃为中军元帅、还是后来范匄为中军元帅的十多年里,赵武基本不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大决策面前,赵武虽然参与决策,但基本不发表意见。甚至在很多时候,他就一个字:装。
是的,要装成能力平平的样子,这就对谁也不构成威胁。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修心养性上,用于研读经书上。 也正是在赵武潜心思考,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晋国称霸方向的这一段时期里,早已成熟起来的赵武,帮助晋国找到了一条真正的称霸之路。 这是一条真正的以和平的方式称霸列国诸侯的阳光之路!赵武不喜欢战争,或者他认为,战争最终是两败俱伤的办法,是不得已才使用的办法。 在工作中,他牢牢掌握一条:一切都按领导的意思办事,坚定地、坚决地贯彻执行好领导指示。 在这个过程中,赵武与韩起的主要功绩便是作为上军的主要将领参加了讨伐齐国的平阴之战。 在这次战役中,赵武和韩起故意表现平平,当其他人都攻城掠地取得丰硕战果时,他们的战功却很一般。 如赵武、韩起率领上军围攻齐国重镇卢邑,却久攻不下。最后不得已绕道卢邑进军临淄,而这个时候,中军、下军已经将临淄团团包围了。 低调,再低调,这就是难得糊涂吧。哪怕是战场上,也要做到不抢功不显功! 这是赵武在复杂的、血腥的晋国权力斗争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也终于使范匄对赵武的戒心消除。 到公元前554年,时任中军元帅荀偃病逝,范匄担任中军元帅,他毫不犹豫推荐了上军元帅赵武担任中军佐。 就这样,赵武非但没有在晋悼公去世后陷入被猜忌、围殴的境地,反而更上一层楼,荣升为晋国卿级班子第二把手。 他最值得信任的仍旧是具有稳固家族世恩关系的韩起,两人共进退,韩起也坚定地跟着赵武的脚步,出头的事都不干,只知道执行上级的命令。 赵武提拔为中军佐后,韩起也顺利得到提拔,担任了上军元帅。 坚决支持执政的中军元帅范匄!赵武和韩起心意一致。 正是因为如此,在栾氏家族被灭的这场历时数年的晋国最惨重的权力斗争中,赵武和韩起都坚定地站在了范氏家族的一边,帮助范氏你子最终平定了栾盈之乱。 范匄对赵武是很放心很满意的,因为不管自己如何独裁专政,赵武都是处处相让,甚至是主动相让,将大量的表现机会,尤其是主盟诸侯这样的机会都让给了范匄。 在所有人看来,赵武甘心充当了范匄的影子。 但这个影子却那么令人尊重,因为赵武无论是在晋国国内,还是在晋国国外,他的德行让世人称颂。 所以,到了今天,即公元前548年,范匄去世后,赵武毫无争议地继任为晋国中军元帅!韩起,也由于赵武的推荐,成功晋级为中军佐。 这个时候的晋国卿级班子,中军帅佐分别为赵武、韩起;上军帅佐分别为中行吴、魏舒;下军帅佐分别为范鞅、智盈。 也就是说,时年43岁的赵武开始担任中军元帅时,晋国卿级班子现在是六大家族组成的,赵氏家族、韩氏家族、中行氏家族、魏氏家族、范氏家族和智氏家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