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大黄鱼  (第1/2页)
    渔船走没多远,他们就看到海面上飘着一个鱼头。    水旺顺手用抄网捞上来,一看,人都要炸毛了。    “卧槽!这是大黄鱼,被什么东西吃的?太他妈会吃了。”他当即爆粗口。    很难不爆粗口,要知道,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大黄鱼。    看这个鱼头,如果是完整的大黄鱼,不得有五斤左右?    作为渔民,很清楚大黄鱼的价值。    上一年就有传闻,有人捕捞到差不多两吨的大黄鱼,卖了将近一千万,可谓是一夜暴富,让无数的渔民心生向往。    实际上,大黄鱼的价格也不固定,越大越值钱。    比如5两的250元,6两的300元,7两的350元,8两的400元,九两的450元,一斤以上1300元;两斤以上2100元;三斤以上2900元……    分得很细。    正是因为珍贵,才会分得那么细。    超过五斤重的大黄鱼,价格很可能要飙升到五六千元左右。    也就是说,水旺手里的大黄鱼如果完整,价值或许超过两万块。然而,如今只剩下一个鱼头,他能不暴躁吗?    “下网。”张耀华立即下令。    既然这里出现了大黄鱼的鱼头,说明附近就有大黄鱼的踪迹,不管如何,也肯定得撒几网。    正所谓有枣没枣敲几杆,万一捞到了呢?    别说太多,只要撞大运捞到十斤八斤,这趟出来就不会亏。    张耀威和阿辉等人回过神来,七手八脚行动起来。    他们都非常期待。    “没错!赶紧的。”    水旺没舍得丢掉那个鱼头,将其放到船舱里面。虽然卖不了钱,也没剩下什么rou,但拿回去也被有面子呀!    撒下网后,张耀威等人都心中忐忑,满怀期待,却又不敢奢望,生怕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唯有张耀华表情淡定,他这次出来,就是冲着大黄鱼而来。    前面的剑鱼属于意外惊喜,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我听老一辈说过,对付大黄鱼最好的办法,就是敲罟法,我们要不要试试?”张耀威忍不住建议。    敲罟法,水旺他们也有耳闻。    就是船上的渔民用竹竿儿顺到水里敲打的同时,渔船下网,这样会惊动水中的鱼,让水中的鱼上浮进入渔网之中,而那些没有上浮匆忙逃窜的鱼就被另一艘船布下的渔网给拦住捕捞。    这种方法捕捞大黄鱼,经常会导致整个鱼群被一网打尽。    敲罟法是福建那边的人发明的,很快传到了江浙和广东。    曾经,大黄鱼十分常见,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七八斤重的大黄鱼比比皆是。然而,自从发明了敲罟法,随后十多二十年,大黄鱼的年捕捞量达到了恐怖的十万吨。    一直到八十年代,大黄鱼才逐渐变得稀缺,渔民再也没看到大规模的大黄鱼鱼汛。    要知道,六七十年的时候,每到春天,大黄鱼都会形成庞大的鱼群,潮水般涌来。老一辈说,那时候的大黄鱼多得让你看得头皮发麻。    大黄鱼能被列为中国四大海产,不是没道理的。    如果以前也这么稀少,就不可能成为四大海产。    八十年代后,大家终于意识到敲罟法危害性,开始禁止使用这种方法捕鱼。    “还是算了,积点德。”张耀华摇头道。    据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