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好好过日子 (第1/2页)
德芸大师兄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好好过日子张先生交代了张德艳几句,随后又把宁芸翔叫到了身边,说了一会儿,此刻也累了,攥着宁芸翔的手,嘴张了半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郭德强见状,连忙喊着萧飞。 萧飞就站在旁边,看到那根银针不动了,连忙伸手轻轻的拨动了一下。 随即,张先生的呼吸变得稍微平稳了一些,面带感激的看向了萧飞,随后,对着宁芸翔说道: 宁芸翔闻言,原本还强忍着,这会儿终于还是哭了出来。 原来,张先生什么都知道。 他知道宁芸翔不喜欢相声,可为什么还要让宁芸翔去学呢? 大概也是希望,宁芸翔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渐渐的对相声生出兴趣,好歹也算是能继承了他这一脉。 到了这个时候,张先生也明白了,凡事不能强求。 牛不喝水就别强按头。 宁芸翔在德芸社也说了好几年,芸字科的徒弟们,比他岁数大的,跟他岁数差不多的,基本上都说出来了。 唯独宁芸翔,始终都是不温不火,安排他演出,他就登台去说,不安排他演出,他也没有丝毫意见。 平时在家里,也很少能看到他勤练基本功,既然如此,何必再难为孩子呢。 愿意干点儿什么就干点儿什么吧! 张先生微微摇了下头: 说完,接着又看向了郭德强。 郭德强赶紧擦干了眼泪,一把握住了张先生的手。 张先生笑了一下,又在人群当中找萧飞。 张先生看着萧飞,眼神之中满是欣慰。 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先生心里最惦记的不是女儿,不是外孙,还是德芸社。 现在人们总说,没有郭德强就没有相声行业的今天,事实上,如果没有张文天,压根就没有现在的郭德强。 当年,郭德强从天津到京城,想着在相声圈子里混口饭吃,奈何一直不被接纳。 多次受打击之后,郭德强决心放弃加入主流相声圈子,改做一名江湖艺人。 说起来,那还是在1998年,也是在那一年,郭德强认识了张先生。 萧飞曾听张先生说过,当时他到一家茶馆想暖暖身子,听到台上的郭德强正在说相声,听了一段之后,张先生感觉十分惊讶,他想不到眼前那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相声方面会有如此高的造诣。 茶馆偶遇两人相见恨晚,于是决定一起成立京城相声大会,也就是德芸社的前身。 要知道,那个时候,张先生已经很多年都没说过相声,可是对于相声的喜爱,还是一如当初。 郭德强后来经常在相声里提起,张先生的师父是佟大方先生,滑稽大鼓师父为架冬瓜叶德霖先生。 但严格来说的话,这些也都是在自说自话,张先生当年离开曲艺团,很多年都没再说相声,所以张先生的相声师承其实一直不被相声界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京城相声大会被同行排挤的原因之一。 郭德强当时 没有师承,张先生的师承不清,李京那个时候还没拜师圣洁,只有快板师父。 看配置,整个就是一草台班子。 相声市场本来就不大,圈内人水平又不高,只能靠排挤圈外人维持了。 尽管如此,德芸社初期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张先生的支持和庇护,让郭德强收徒弟的想法也是张先生提出的。 包括将作为郭德强收徒时的科名,也是张先生的主意。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本该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了,毕竟,年轻的时候做生意,也积累了不小的财富。 张先生为什么还要这么拼? 想来也只能解释为,对相声的爱。 当年放弃相声是迫不得已,当真的有机会重新登上舞台的时候,张先生选择了义无反顾。 从创业初期的艰难,一场演出有的时候,连一个观众都没有,到后来渐渐的兴旺起来,乃至现在占据了相声界的半壁江山。 德芸社对张先生而言,那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面对张先生的期盼,萧飞还能说什么,用力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郭德强闻言一愣,他可不知道,萧飞还曾答应过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