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唐皇读史 (第2/2页)
的莱州城,李恪离开的消息还是没有瞒得住李承乾这位太子。 面对李承乾的询问,云烨只能帮忙给打掩护,解释他拜托李恪去考察一处晒盐场,得三五日才能回来。 李承乾虽然有些怀疑,但没有追问,也就当是这么回事儿了。 …… 甘露殿内,李世民耗费了两天的时间,总算是粗略的将李恪带回来的书籍看了一遍。 连着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李世民的眼睛都充满了血丝。 “阿耶,您已经两日没有合眼了,还是先休息一下吧。”李恪给老爹添了杯茶,开口劝道。 虽说他前世记忆已然苏醒,可十几年的亲身经历也不是假的。眼前之人是皇帝,也是他亲生父亲,岂能不关心? 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李恪又不是铁石心肠之人,岂能说一想起来前世,便将今生的亲人抛之脑后。 李世民轻哼一声:“想当年朕领军冲杀之时,这只能算是家常便饭。破刘武周,朕可是连着七日没有合眼,照样能上马斩将夺旗。” “是是是,阿耶威武。”李恪敷衍着恭维道。 好家伙,开口就是七天,真不拿身体当回事儿啊。您还真当您是年轻的时候呢。 额…… 李恪突然顿住了,貌似老爹今年才三十多,年纪也不算大啊。 一想到这里,李恪便不由得为之咋舌。人们谈论唐太宗的时候,总是因为其耀眼的功绩下意识的忽略了他的年龄。 可认真算一算,老爹的人生简直是开挂啊: 十六岁时候天下大乱,十七岁救驾隋炀帝崭露头角; 十八岁怂恿老爹李渊造反,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先杀宋老生,再败屈突通,紧跟着攻克长安; 二十二岁虎牢关下一战擒双王,一统中原,封天策上将; 二十三岁击败刘黑闼,收复河北;二十九岁刀了自个儿亲兄弟,带着马仔尉迟恭穿着血淋淋的铠甲向老子表忠心,从而登基为帝; 不料刚当上皇帝,屁股还没坐热呢,颉利小儿就带着家小前来长安祝贺。面对颉利和他的二十万打手,太宗皇帝不得不忍气吞声,卖了国库当做谢礼,和颉利于渭水斩白马立盟约;
回去之后越想越气的太宗皇帝就开始憋大招,就在去年,也就是太宗三十三岁之时命令马仔李靖发兵草原,直接荡平了东突厥,一举奠定大唐的霸主地位…… 偏偏老爹还不是那种坐镇中军的主,而是喜欢自己亲自手拿两把西瓜刀砍人,要不然昭陵六骏哪里来的,那都是跟随老爹作战不幸战死的。 再想想老爹彪悍的功绩,开挂的人生,李恪都不禁咽了口唾沫。 讲真,李恪要不是穿越者,有着超越当前时代一千多年的见识,而且有念动力打底,有自保的能力,他是真不敢再老爹面前炸刺儿啊。 记得后世网上还有些贬低太宗皇帝的言论,现在想想李恪都想笑,您是凭什么看不起这位近乎于皇帝天花板的六边形战士的啊?上下两片嘴唇一碰,就将其功业忽略了个干净,简直是可笑至极。 胡思乱想间,却见李世民还要伸手去拿书籍,李恪连忙cao控书籍远离了御案。 “阿耶,还是休息一下吧。” 李世民先是露出了恼怒的表情,可看到李恪关心的眼神,心头被触怒的火焰顿时消散无踪,笑骂道:“你这小儿,倒是胆子大了不少啊。” 旋即,便侧躺在了御榻上:“也罢,便听你的,小憩片刻。” 李恪取出一件裘皮大衣,亲手盖在了李世民身上。他也没有离开,只是坐在了稍远一些的地方。 “恪儿,你从后世而来,觉得我大唐和后世相比起来如何?” 李恪微微一怔,见李世民依旧在闭目养神,他沉吟了一阵才回答道:“二者各有千秋吧。” “详细说说。” “在物质,科技方面,大唐是不如后世的。二者之间的差距是一千多年的岁月沉淀,非一日之功。但论到民族自信,国人的认同来说,大唐却是占优的。” 李世民微微颔首,又接着问道:“那你觉得,大唐该不该变成后世那模样呢?” 嘶…… 李恪心中倒吸一口凉气,这特喵的送死题啊! 思衬了一下,李恪决定实话实说:“阿耶,历史发展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挡的。” “哦?是吗?”李世民轻笑一声,道:“但为父倒觉得,英雄造时势。” “这……”李恪没有迟疑,而是依旧肯定的回答道:“阿耶,生产力决定生产结构。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定会发生阶级矛盾,而这种矛盾往往是难以调和的。” 这要换一个人敢和他这样说,李恪早就一巴掌抽上去了。可要换成老爹,想想他那开挂的人生,李恪决定坐下来解释解释。 就比如大唐和后世,现在的大唐还是小农经济,掌握生产资料的自然主要是地主官僚;可一旦发展到工业化阶段,那么掌握生产资料的就由地主阶级变成了工人阶级。 到时候,工人阶级自然会谋求自己的权利,而与封建地主发生冲突。这是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必然以一方失败而收场。 就好比大漂亮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实际上还是以北方为代表的工商业阶层和南方的大种植园主之间的矛盾。 至于结果,已经很清楚了,先进的生产力战胜了落后的生产力。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会诞生新的制度。 李世民回想着自己所看到的史书,试图找到李恪话中的漏洞。 他想要让大唐永存,可小农经济是无法抵挡未来的敌人的。但如果发展下去,李唐天下必然会崩溃,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甘露殿内沉寂许久,父子二人谁都没有先说话。牛油巨烛的火苗扑闪着,使得大殿内的光影一阵摇晃,气氛很是沉重。 良久,李恪不得不率先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父皇,您觉得君主立宪如何?” 君主立宪? 李世民怔了一下,回想起了那本世界通史中的一些描述,他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道:“甚好。” 大殿内快要凝固的气氛登时冰消瓦解,蜡烛的光芒也重新稳定,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李恪松了口气,心道这关勉强算过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