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白龙鱼服  (第1/2页)
    百余年前,秦楚战于西平,秦军大破楚军百万,迫得楚人南迁江南,世人称之为南楚。    三月前,秦之铁骑踏破燕都。    燕帝死,太子南奔,下落不明。    至此,除秦之外,唯有江南之南楚,西北极漠之瀚海与东北苦寒之北辽尚存。    一时之间,江南人心惶惶。    秦之铁骑,威震天下。    ……    南楚,鱼龙镇。    富贵巷旁的私塾里,新来了一个教书先生。    巷子取名为富贵,只是而今早已没落,没了昔年的繁华。    已然算是街边的陋巷了。    当年富贵巷里确实也曾出过几个享誉南楚的读书种子,彼时富贵逼人来,便是私塾里的匾额都是涂着金漆。    只是随着那富贵气数一朝用尽,不过数十年间,荣华散尽,房倒屋塌,再没了当年的风流气象。    而今尚存的那座破旧私塾,成了巷子里所有人的希望所在。    最近新请来的教书先生倒是瞧着极好,身上带着一股书卷气,每次与人言谈之时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意。    让人一见之下,如沐春风。    这人一看就是个有大学问的,万一自家孩子哪天开了窍,就算不能有一桩泼天富贵,最少还能当个教书先生,衣食不愁不是?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自家孩子每日回家后都会先做学塾里先生布置的功课,不再像以前一般只会到巷子里疯跑。偶尔嘴里还会蹦出几个知乎者也的道理,这些更是让他们提起了不少心气。    苦日子里,也多了些盼头。    穷苦人家的父母,从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    私塾里,新来的教书先生一袭破旧青衫,他眉目清秀,面色微白。    此时这个年轻书生正一手持书卷,一手负后,带着学生诵读书上经义。    他身前坐着十余个七八岁的孩子。左侧,则是放着一个盛水的木盆。    屋上滴水如雨下,只是先生弟子,皆如未闻。    屋漏偏逢连夜雨,对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讲早已不单单是书上一句简单的言语。    一个有些虎头虎脑的孩子道:“朝先生,我娘说要我好好读书,以后做了大官,要带我到那些现在看不起我家的亲戚那里威风威风。可你和我说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啥的,那你和我娘谁说的对?”    朝姓书生一笑,面带苦涩。    几个月前,他还是大燕的太子殿下,只是国破家亡,昔年的燕国太子燕长歌已是而今的北来书生朝清秋了。    当年他何尝不是满怀壮志,一心苦读圣贤书,张嘴闭嘴就是平秦灭楚,四海承平。    可到头来他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父母死在秦军的刀锋之下。    朝清秋笑道:“你娘说的也没错,谁也不是天生的圣人,读书识字自然是可以先为自己,再为他人。只是荣华之后,还是要记得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    孩子点了点头,似懂非懂。    朝清秋也不在意,好多道理便是许多大人都不懂,又何必苛求这些孩子。    但有些话就像种子,早些种在他们心里,也许有朝一日就会开出花来。    屋外雨声渐大,不少孩子的家人已经早早到了门口等待下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