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03章 别人家的孩子  (第1/2页)
    回了自己房间,孟凡没有马上睡觉,而是回忆起了往事。    这伙人的出现,证明后续剧情基本和前世一样。    要是没记错,许晓惠今年的高考分数是693分,汉东省裸分第一名。    比他的高考成绩,整整多了111分。    俗话讲,人比人,气死人!    他和许晓惠是同一年,上学也同一级。    小学时,他在二班,许晓惠在一班。    初中时,他在六班,许晓惠在一班。    高中时,他在九班,许晓惠在一班。    可能同年龄的女生,要比男生的智力发育,要早一些。    孟凡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但许晓惠学习成绩更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年级第一。    每次孟凡考一次100分,拿着试卷想去老妈那里讨要一份奖励。    可老妈梁桂英只会拿许晓惠说事,“你看看人家的惠惠,考了好几门100分,都没向家里要东西。下次,你要是能考过惠惠,我就让你爸给你买玩具!”    下次,永远是下次。    就因为许晓惠的存在,孟凡一直没得到过老爸老妈的实物奖励,甚至口头奖励也很少。    许晓惠这个名字,在他们家,一直扮演着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好学生的标杆。    有些父母总喜欢将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念叨给自家孩子听。    “天天就知道玩,你看人家某某某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考95分就不学习了?你看人家某某某考了100分,还是照样学习!”    可能父母想要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但是孩子尝不到甜头,鼓励也变成单方面的打击力。    孩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和父母的沟通,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时,父母总是很委屈的来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是不领情!”    孟凡的父母就是这样。    熬过鸡飞狗跳叛逆期,他终于上了高中,高中住校,四个星期才回一次家。    不经常见面,他和父母的关系,反而变得更融洽了。    可2004年年底最后一个月休,在家吃饭时,他发现老妈梁桂英时不时的呕吐。    生物课上讲过,这叫妊娠反应,俗称孕吐。    老爸孟宪军这才跟他商量,“小凡!我和你妈,打算给你要个弟弟,以后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玩!”    孟凡心里不是个滋味,这哪是商量,分明是下通知。    三岁一个沟,相差十几岁,两兄弟隔着东非大裂谷,怎么玩到一起?    等弟弟上幼儿园时,他也该参加工作了,怎么学不到一起?    能有兄弟感情,才怪!    除此之外,二胎政策还没有放开!    桃花峪村流行的彩礼钱是3888元,寓意三家一起发。    这笔钱,在他们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是二胎指标,要交两、三万的社会抚养费,更不是小数目。    这还只是明面上交的,农村这种屁大点的权利,都能无限放大的地方,实际花了多少钱,也只有老爸孟宪军知道。    孟凡的直观感受,就是他家的生活条件直线下降。    以前月休是想回家吃几顿好吃的,炖鸡炖排骨。    等弟弟出生后,他家里的饭菜质量,甚至还不如学校食堂。    还有,他的零花钱也基本停止发放。    高考前,他忍不住翻出家里的存折,在最后一页余额那一项,看到三个零。    别人的父母就算是离婚,也要等到孩子上了大学再说。    他老爸老妈为了二胎,把家里的存款全都用上。    让他觉得很不舒服,所以导致他发挥失常。    往事如烟……    一回想过去,孟凡想抽支烟。    结果翻了一圈,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