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自攥一良方  (第1/2页)
    经方的剂量源自河图洛书……    等等!    陆九忽然想起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的一段话。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好像,真的有数字。    之前陆九一直不理解这篇文章里,为什么有“其数八”、“其数七”这样的字眼,如今听老头儿这么一说,他忽然意识到这几个字并非毫无意义。    “根据?你没学易经我很难给你讲明白,还是等以后慢慢聊吧。”老头儿笑道。    陆九却是抱起小秃,转身就走,“我忽然有感觉了,先回去研究研究。”    老头儿看着陆九疾驰的背影,不禁笑了笑。    有些东西旁人告诉确实是不如自己领悟来的深刻。    不过陆九真的能悟出来吗?    回家路上,陆九的脑子一直在思考。    他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河图洛书,发现这玩意比他想象的要简单得多,就是两副图而已。    而且洛书还有点像九宫格,横纵斜任意三个数加起来都是十五。    这不就是他们小学玩过的数字游戏吗?    嗯?    河图好像不太一样。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按照图上的方位和文字描述来看,三八为木,在东,为肝,四九为金,在西,为肺,一六为水,在北,为肾,二七为火,在南,为心,五十为土,在中,为脾。    似乎还真是对应上了黄帝内经中的说法。    可这跟中药的剂量有什么关系?    陆九随即将白虎人参汤的药方和剂量写在了纸上。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白虎人参汤能清热、益气、生津,可治消渴中的上消之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糖尿病。    上消的消渴,更偏向于上焦心肺。    那么白虎人参汤主要调节的应该是肺脏的功能。    这五味药之中,石膏乃是药方中的君药,按性味归经来看,它可归于肺经和胃经,再按河图之数来看,一斤为十六两,不是九的倍数,但却是四的倍数。    那臣药呢?    知母性味归经是入的肺、胃、肾经,在这个方子里面,它要起到的作用是泄火滋阴,那么六两的话,对应的正好是肾的数。    巧合吗?    人参作为佐药,有帮助君药消除毒性的作用,石膏是大寒之药,人参则是性温,味甘,入脾、肺径,有它便可抵消一部分寒性。    但是这个三两对应的数明明是肝啊!    这个方向不对!    经方的剂量绝对不是这么来的!    陆九推了半天,只能是选择放弃,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如果真的能够搞清楚每一个经方的剂量是怎么来的,那么不仅在给患者进行药方加减上做到优化,还能够为以后能自创药方打下坚实基础。    古往今来,学中医能够为后人留下一个经典之方的,无一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