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柳二郎  (第3/4页)
  这次柳湘莲在翠怡班被偷袭也十分古怪。    按说胡大海区区戏班班主,又不是专干杀人放火勾当的匪人,不该事先有准备才是。    可出手偷袭之人极为狠辣,便是柳湘莲这等练家子也没反应过来,绝对不是寻常人!    且当时蒙着面,根本无法判断对方身份。    反思此事,竟像是有人故意设局,以蒋玉菡作饵,引他入彀!    若非柳三及时赶到,他小命休矣。    此事未必和柳家没关系。    眼见他即将长大成人,卑劣之辈岂能不担心他会夺回家产?    斩草须除根,先下手为强。    这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金科玉律,谁人不知!    柳湘莲心生警惕,理国公府不仅不是他的靠山和助力,反倒是生死仇敌!    将来如何做呢?    柳湘莲暗忖,天灾外患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是个动乱年代。    与其皓首穷经作书生,不如金戈铁马为大将。    为自己、为国家、为众生,杀出一条生路来!    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他”这些年虽然浪荡,也不是一事无成,至少武艺不错。    一方面是柳三严酷cao练,一方面是他自己有股子狠劲儿。    现在已通过武举的童生试,成为京师武学的武生。    可继续考武举人、武进士,将来子承父业。    对此他信心充足。    武举虽文武兼考,但文化方面只考策论和武经默写,难度与文举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至于比拼弓马骑射等武艺,或是较量力气,于他而言更是轻而易举。    近年来参与街头乱斗不知多少场,以一敌十也未尝一败,罕逢对手。    做职业军人又是他的老本行,驾轻就熟。    不过,这些于他而言都太过遥远,当下迫切需要优先解决一个重大问题:    赚钱活命!    ……    这天下午,柳湘莲在院中躺在藤椅上晒太阳。    暮春的阳光暖融融的,照得人十分舒服。    他养伤期间经常如此,有时候想着想着就睡了过去。    居住在前院儿的柳三似游魂般忽然出现,重复数日前的话:    “二郎,家里没米了,咋办?”    “怎么花的这么快?”    柳湘莲睁开眼,很是疑惑。    上次蒋玉菡给柳三的银锭差不多该有五两,京师物价这么贵?    柳三一听这话就瞪眼,喝道:“臭小子!每天大鱼大rou,你当不要钱的?!”    柳湘莲顿时哑口无言。    因要“补身子”,最近伙食的确不错。    蒋玉菡听到柳三雄浑的喝声,从暂居的房间走出,又掏出一锭银子递了过去。    “三叔,你先拿去用吧。”    “哼!”    柳三傲娇的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接过,转身就走,依旧连声感谢都没有。    柳湘莲心里发笑,柳三对他是真关心,对蒋玉菡的成见也是真大。    不过,想要这样摆摆脸色就气走对方,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反倒要欠下人情。    柳三走后,蒋玉菡蹲下来扶着藤椅,柔声问道:    “二郎,你准备以后怎么办?还要串戏么?”    他已经恢复了正常装扮,是个十五岁的俊俏少年,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目光格外温柔。    说话太过娘里娘气,柳湘莲有些反感。    很想对他说:你能不能像个男人!给老子硬起来!    可又不好说这话,毕竟刚花了人的钱。    蒋玉菡所说的“串戏”是指客串演出,也会得到酬金。    换句话说,干的是唱戏的活儿,地位是良民而非伶人。    柳湘莲倒是不惧唱戏。    他不仅是完美继承了原主的能力,而且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京剧,学过一段时间,水平还算不赖。
    凭借京剧这种超越时代的艺术形式,不难闯出名头。    但是,绝不能这么办。    与后世演员名利双收惹人艳羡不同,此时优伶位列下九流,地位最是低贱,与娼妓奴隶别无二致。    他若整天登台,名声就毁了,以后还怎么做官?    哪怕是做武将,唱戏也算黑历史,影响风评。    不过,这些日子他已经想出了应对的法子,也不隐瞒,笑说道:    “我准备写戏本!”    他脑子里有数十个经典剧目,可以卖戏本,做教习,成为幕后大佬!    “二郎竟会写戏?那太好了!一定要让我来演!”    蒋玉菡闻言,喜笑颜开,竟然没有丝毫怀疑。    随后,柳湘莲依着回忆,写了京剧经典《霸王别姬》。    这可是梅大师享誉世界的作品。    蒋玉菡自请扮演虞姬。    他的底子本就不错,触类旁通,很快领悟要领。    在柳湘莲的指点下,水平飙升,如似开了挂。    准备妥当后,二人联袂去拜访枕云班掌班顾如意。    此人年近三十,原也是唱小旦的,长得不差。    年纪大了就自立门户,组建了枕云班。    听说柳二郎写了新戏,他不大相信,或者说是不大看好。    印象中柳二郎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除了功夫不错,有点儿唱戏的天赋,一事无成。    可蒋玉菡是枕云班冉冉升起的新星,既然盛情相邀,不得不给个面子。    请入之后,彼此见礼,落座奉茶。    顾如意用兰花指捏着茶盅盖子,轻缓地撩拨茶水,状似不在意的随口问道:    “二郎作了何戏呀?琪官儿赞不绝口呢,问他又不肯说,挠得人心痒。”    说话的腔调比蒋玉菡还要娘几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