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五章 侍御史陆元方,户部尚书窦玄德 (第1/2页)
皇城大街之上,李绚骑马缓缓前行,神色平静,李竹在前面慢慢牵马而走。 前方便是延喜门,看到李绚走近,守卫宫门的左监门卫士上前检查李绚的身份门牌。 这些左监门卫士格外严格,即便是宰相过往,他们也要详细验查。 但很快,严查结束,左监门卫士放校 李绚对着站在里侧的左监门卫郎将微微拱手,中年郎将立刻拱手回礼。 随即,李绚便进入了延喜门下。 光线一时黑暗,李绚终于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在城门洞里,回望大明宫的方向,心中一阵肃然。 这一趟陛见,李绚终于可以确定,眼下长安城中的一切,都是皇帝在布局。 当初薛仲璋被高平和冷鳞从杭州带回长安,就是皇帝通过刑部郎中下的令。 现在看来,皇帝是想利用文旭和薛仲璋,来看看朝中究竟有谁在和东海王联络,但没想到,文旭突然就死在了渭河之上,还连带薛仲璋和高平、冷鳞同时被杀。 这下子,皇帝的计划没法进行下去,他自然要追查造成这件案子的人是谁。 李绚,裴炎,李敬业,甚至武承嗣,全部都在他的怀疑名单之粒 之前李绚被安排待在家里不出来,还有正旦大朝会之后的午宴,还有其他很多李绚都不知道的事情,全都是皇帝在安排,他在观察。 当然,这里面有些事并不在皇帝的预料之中,比如李绚洛阳遇刺,还有冷家母子被逼自杀。 但东海王,还有其他人,都下手入局,却都被皇帝看在眼里。 表面上,裴炎是刑部尚书,武后亲信,李敬业是李积嫡孙,嗣英国公,武承嗣更是武后亲侄,几个人里,看起来能和东海王联系最近的,反而是李绚。 尤其是在文旭被杀一案,赵巩都开始怀疑是李绚找到了阴教的阴火毒,最后导致文旭杀人后又自焚而死,这几乎已经接近了真相,但可惜,这里面有些细节根本通不过,甚至南辕北辙。 首先,阴火毒是需要有人将毒下到文旭身上的,而当时在船上的只有刑部的人。 李绚和刑部的关系可不怎么样。 其次,李绚当时在洛阳刚刚遭遇了无生道主的刺杀,一前一后,太像是阴教在动手了。 最后,便是后来冷鳞母子被自杀之事,明显在冷鳞的身上还有其他的事情。 冷鳞是别饶棋子,也就是文旭和薛仲璋之死,都是冷鳞背后的人在cao作。 李绚不知道李治究竟查到了什么,但李绚可和冷鳞没有丝毫关系。 和冷鳞有关的,明面上的只有裴炎。 裴炎还是薛仲璋的姑父,薛仲璋和李敬业是同窗,还是武承嗣的手下,因为这件案子全部都被勾连了进来。 至于李绚,事实上,他不过是以东海王的名义送了颗药给文旭,之后,剩下的,都是文旭做的。 文旭或许在别人眼里,是抓住东海王的关键,但在李绚眼里,他根本没多大用处。 很少有人知道,文旭不过是文复之的替身罢了,他常年待在杭州,甚至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见过东海王。 所以即便是他知道什么关于东海王的线索,但从杭州到长安那么长时间,东海王早有足够的时间抹掉文旭所知道的一切了。 文旭不过就是一颗死棋,只不过是李绚让他表现的好像有用罢了。 对东海王他无关紧要,反而更加容易成为朝野大佬相互攻讦的工具。 如果他真的和薛仲璋有什么倒也罢了,但薛仲璋到底不过是颗被利用的棋子罢了。 他和东海王根本没有勾连,只是李绚在他背后cao弄,让人看起来,他似乎是真的和东海王有所勾连。 但仔细想想,裴炎是当朝刑部尚书,只差一步就是宰相;李敬业是李积后人,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光明之道,武承嗣更是武后亲侄,和东海王生立场敌对。 只是皇帝承担不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和东海王勾连的结果,所以才布局设计。 如果真的让文旭和薛仲璋活着回到长安,那么下面的朝臣相互攻讦归相互攻讦,但皇帝却能清晰的在这里面看出真相。 更别在这些饶背后,都牵涉了一个人——武后。 李绚或许有一定动手的能力,但猜疑他和东海王勾连也扯淡。 东海王和阴教的几次阴谋,全部都是李绚侦破的,更别,李绚还亲手剿灭了阴教。 所以方方面面虽然对李绚有一定的怀疑,但也仅是怀疑。 毕竟相比于其他三个人,李绚即便是到今,也不过是一个鸿胪寺少卿罢了,危害极。 洛河之上的刺杀案,更是彻底的洗清了他和东海王勾连的嫌疑。 倒是冷鳞妻子被自杀案,虽如今似乎并没有查出真凭实据,但各方似乎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