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35 朝鲜同心喜迎王师 兵临汉城日军挑战 (第1/2页)
日本入局,形势立变。 庆尚道、全罗道的军民有极强的战斗意愿,奈何不论是火器军械,还是军事素养,都远不如日军。 在李瑈的军队与日本援军两面夹击之下,锦城大君、安平大君带着残兵败将躲入深山打游击去了。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锦城大君、安平大君都不愿意跟明军互通消息。日本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习卷朝鲜南部,两人明明有能力派手下去跟明军通报一下战况,但就是不肯去做。 明军是来入侵的,这是朝鲜从上到下的共识。不论李瑈一方,还是锦城大君、安平大君一方,都是同样的想法。 因为明军如果只是想干预李瑈的政变,那去年就已经攻下汉城了。 再加上大明景泰皇帝登基之后,四面出击、开疆拓土。于是所有藩属国都已经看透了明军的意图,大明皇帝这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至于日本野心有多大,朝鲜则还没有切身体会。 对于日本援军,朝鲜军民有些箪食壶浆的意思。 击败锦城大君、安平大君之后,在李瑈派驻南方的两万大军带领下,日军乘胜北进,于五月中旬进入朝鲜京畿。 细川胜元率东军在汉城东郊扎营,山名宗全率西军在汉城西郊扎营。 两万朝鲜军紧邻细川胜元的东军扎营。 等日军前锋抵达汉城,明军才猛然惊觉。 这两个月来,明军一直在强攻汉城,损失甚大,却始终未能建功。 如今士气正低落之际,就突然冒出来一支规模巨大的生力军。 方瑛顿感压力山大,急命亲兵去开城请来江渊。 这一文一武聚在一起,也是唉声叹气不断。 江渊在听完方瑛对军情的分析后,不禁长叹一口气:“还是圣上有先见之明,在这两个月里又给我们增兵五万, 不然的话,等日军杀到眼前,再增兵可就太迟了。” 方瑛连连点头,这次真是服气了。还是皇帝看得更远,日军果然才两个多月就赶到了汉城。 若非皇帝增兵五万,那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不重视收集情报,这是明军的老毛病了。方瑛以前总在腹诽其他将领,却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统领全军,也犯了同样的毛病。 果然是知易行难,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江渊问道:“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撤军?” 方瑛立即便摇摇头,对这个问题,方瑛十分敏福因为当年麓川作乱,西南诸将消极应对。只有其父方政,孤军进击,最终不敌麓川军,力战而死。 所以方瑛很烦还没打就跑的,如果当年西南诸将都奋力向前,自己父亲未必会死。 江渊也不大想撤,北京的邸报传来,占城国已被彻底灭亡,皇帝兑现承诺,册封了徐有贞为武功伯。 如果江渊带着二十多万大军撤了,那回去之后就算彻底抬不起头来了。 方瑛给出了个折中的方略:“我们先打打试试,看看倭人战力如何?我们有二十多万大军,守着开城以北的关隘险要。 实在打不过,也可以从容撤退。 但是江侍郎您不能再去开城挖壕沟了,依我之见,还是让张巡按负责围困开城,您跟我一起等在前线,方便快速做出决策。” 江渊点点头,继而又摇摇头:“当年圣上是怎么打仗的啊,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