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东线逼进安南国都 黎氏王朝战降纷争 (第2/2页)
震惊于明军准备如此之充分,攻势来得如此之快。 愤怒则是因为游击本是安南军队的传统特长,结果安南军队还没游击,反而大明军队率先发动了游击战。 而西线战场,宣化、归化、嘉兴三座府城已被围困多日,前去支援的一万安南禁军在三江府顿足不前。 黎浚再次提出了意见:“我们将三江府那一万援军速速撤回吧。还有派出去抵挡占城国的一万援军,也同样撤回吧。 然后将周边各府的粮草、物资、军械,以及青壮敢战之士,全部收拢到东京。 只要两年之内,东京不失,到时大明师老兵疲、士气低落。再加上水土不服、疫病丛生,我们必能迎来转机。” 这次重臣们不再沉默以对了,丁列提醒道:“陛下,若是将这两万禁军撤回东京,那就可意味着咱们除了东京,其余国土全部沦陷了。” 黎浚反问道:“卿不闻田单、乐毅之事乎?” 见自家皇帝想像齐国那个打法,丁列不话了,其他大臣也不话了。 宣慈太后忧心忡忡地回道:“那东京之外的全部百姓,可就要任人蹂躏了啊。到时候敌人烧杀抢掠,整个国中一片焦土,我们又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那母后的意思是?” “投降吧,而且是速速投降,并配合明军迅速占领全境。这样可以将占城、澜沧等国,以及那些土司兵挡在外面。 我们和大明军队好好商量,他们是有可能善待百姓的。 如果是周边那些土兵,绝对不会对百姓有任何怜悯的。”
黎浚依旧不认同宣慈太后:“可是永乐朝时,明军对我们也没少杀掠。 如今的明军,也没什么区别,流窜于北江府的那些股明军,一样是毫无军纪。” 丁列劝谏道:“陛下也了,那只是股明军。而且据哨探回报,那些全部是广东、广西的土兵。 而大明的京军军纪严整、十分规矩。 我们速速投降,在投降条件中加入一项,要求大明必须将这些土兵,以及周边各国的军队遣返出境。 则动乱必可迅速平息,百姓也可得以保全。 臣在北京观察多日,当今大明子对百姓确实是仁爱宽容无疑,绝非视百姓如草芥之君。” 黎浚冷笑道:“爱卿出使北京,大明子给你许诺了什么好处?是不是投降之后,你依旧可以保留侯爵? 甚至于加官晋爵,封为国公? 城外已经三十万大军压境,爱卿不必再隐瞒,直了吧。” 这诛心之言一出,饶是黎浚年幼,但丁列还是扑通一下就跪地上了:“陛下明鉴,大明子确实有拉拢于微臣,但微臣心向陛下,忠心可昭日月,岂会是那卖主求荣之徒。” 宣慈太后见事情闹得不像,连忙出言劝阻:“好了,论政不诛心,廷上侯讲的也是老成谋国之言。 就依皇帝之言,将周边各府的粮草物资,以及善战勇士,全部调回东京。 至于外面的两万禁军,容本宫再想想。 廷上侯,你辛苦一趟,去和大明靖远伯谈一谈吧。” “敢问太后,要谈到什么程度?” “你先去探探口风,然后派信使快马回报。” 五月初二。 朱祁钰一早醒来,就躺在床上哎哟个不停。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夫君怎么了?” “哎呀,上火了,我嘴里长了好几个大泡,疼啊。” “夫君至于吗,南方可是有近三十万大军,那不是纯纯的欺负人嘛,谁能挡得住这样的攻势。 而且连奴家都知道,安南之地,南北狭长,如同摆了个一字长蛇阵。 如果首、尾、腰腹同时受到攻击,那就是真真正正的首尾不能相顾,要多痛苦就有多痛苦。” 朱祁钰摇摇头:“我不发愁最终的结果,我愁的是那八万亲军啊。” “别愁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再徐有贞还想着当首辅呢,他不敢拿夫君的家底瞎霍霍的。 真要是打了大败仗,等待他的,就只有三尺白绫了。” “嗯,那倒也是,他应该还不想死。让王骥主攻,只要顺利拿下安南,徐有贞就是稳稳的下任首辅,他也没必要冒进。” 林香玉笑道:“夫君从我们姐妹中点一个吧,看看由谁来为夫君去火比较好。” “算了,不去火了,那个祸害了安南的太监马骐找着了没有?” 感谢打赏100点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