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根本法  (第1/3页)
    第116章根本法    真神最初的名字是真一境,因为在这个境界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专注一途、一道。    只不过后来由于真神这个叫法更加顺口,导致真一境这个最初的名字知道的人反而是不多了。    真一境的意义是要定下基调,就是自己今后的宏大目标,在路途上努力前进,也算是明志、问心、专注一途。    所以真一境的修行对于姜恒宇来说简直是轻轻松松,他甚至连仙道领域如何修行都安排好了。    渡过天劫之后他就已经到达真一境圆满了,随时可以突破到下一个境界,圣祭境。    但姜恒宇并没有那么做,因为他要尝试在真一境突破极限。    因为真一境的极限只存在理论中,从来没有人能达到过,错过就不会有其他境界那样回头重修的机会了。    由于当世法并不完善,在某些境界中突破极限都会有非常大的机缘。    这几个境界分别是搬血、洞天、化灵、铭纹、列阵、神火、真一以及圣祭。    尊者境明确来说其实是前面那几个境界的总和,是凡俗生灵开始点燃神火真正实现生命进化的最后一步。    神火境就不多说了,只要能真正接触到自身本源就算是超越极限。    圣祭境则是比较特殊一点,也可以说是神火境的延续,只有开始感悟到自身本源的人才有机会踏入这个境界。    在当世法的这些境界都做出极限突破,超越过去,登峰造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就会便是一个崭新的境地。    这点也是圣院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是那位凌师姐亲口告诉他的。    真一境的理论极限就是要在当前境界中开创出那一道的法门,也可以说是根本法,然后历经圣祭境才能得到那些机缘。    真神过后,若是自身足够惊艳,就可以直接想办法晋升天神领域。    但世间有传说,唯有曾经踏入过圣祭领域,才能算真正的神中之王,故此最惊艳的人会选择走这一步。    在这个境界外在表现是以特殊手段引来法则碎片,磨砺修士自身的法与道,顺便锤炼rou身。    但其最主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激发本源,让修士能清晰的感悟到自身本源。    所以在此境界,任何人的修为都很不稳定,有时候跟天神没有什么区别,都拥有强大战力。    可有时候却很危险,境界下跌,比之神火境都可能不足,就更不能与真神相比。    在这个境界,自身修为忽高忽低,若是有仇敌上门,那是很可怕的。    自古以来,但凡有一些野心,想要有大成就者都会走这一步的。    因为经历过这一领域的人明显会更强,再加上圣祭领域的人可战天神,几乎属于同一层次。    所以也有人不将它视为一个境界,反而认为圣祭就是天神境的一种磨砺。    只是这种磨砺未免太过危险,代价太大,不然一般的人都会去走。    在圣祭领域中若是能顺利突破也就罢了,会更加强大,可以睥睨其他人,故此有神中之王的美誉。    只是若是久不能突破,那么便会发生可怕的事,永远也无法突破就此沦落。    当中情况最严重的人会被打落下原有的境界,比之真一、神火境的人都可能不如。    所以说圣祭这一境界最诡异,一般人不敢尝试。    而对于这个境界的人的称呼也有很多,如圣人、神王等,都是认可与赞誉。    可是一旦在此境失败,那就不是赞美了,那样的称呼就是嘲讽,其人永远折落。    在这一境界,人们会准备诸多武器,用以代替己身遭劫,免得自身真个跌落下去境界。    故此这世间有诸多原本可能会晋升天神级的法器直接成为废器,当然也有的化作稍微好一点的圣器。    不过这些根本问题还是对于自身本源掌握的程度,毕竟境界突破的本质是生命的进化。    这些对姜恒宇姜恒宇来说不是难题,他需要的只是圣祭境的外在表现,引来法则碎片用以磨砺他自身的法与道。    所以若是他在真一境成功开创了根本法,那么在圣祭境中将其完善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要知道就算是很多至尊境的修士也只是刚刚有了自身根本法的雏形。    以前姜恒宇根本就没有打算在真一境也做出极限突破,只不过后来看到柳神战斗的样子才决定要尝试一下。    他的根本法虽有思路,但是想要真正开创出来难度的实在太大。    不过石昊的所作所为却给姜恒宇带来了一个思路,那就是登上仙古擂台磨练自己。    石昊在真一境的修行选择了柳神法,这也是姜恒宇曾经的选择之一。    柳神法可以算得上是生命之法,一旦修成除却可怕的攻击力外,他若再负伤,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    只是这种宝术很难修成,若想参悟生命法则,那么必要理解生命,在生死间行走。    此法一旦真正修成,自身生命精气将不绝,滚滚而涌,可谓血气滔天,如同十凶复活,成为这个境界最强大的生灵之一。    这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想要拥有旺盛的血气,如火山般喷涌的生命精元,在此之前,却需要燃烧己身,消耗这种精血。    想要得到,必先失去,是这种法的平衡体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