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二章:致仕新标准 (第2/2页)
个比一个会说教,什么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做的,难得有一次他这个皇帝让这满大殿的文武大臣们都齐刷刷给镇住来的情况。 “诸位爱卿,觉得朕这个《强令致仕年限诏》如何?”朱祁镇很满意群臣的反应。 一个个都不说话了,显然,每个人都有私心的,反对也不是,不反对也不是。 “敢问皇上,这是针对文官吗?” “这是当然。” “老臣没有异议!”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站起来支持皇帝这个《退休年限诏》的人居然是礼部尚书,兼领詹士府詹士的胡濙。 胡濙是洪武七年生人,今年是正统十一年,算起来的话,胡濙今年已经是七十周岁了,已经超出这个退休年限两年了! 那他不是要从礼部尚书的上退下来,告老还乡了? 这胡濙可是永乐爷的宠臣,历经四朝不倒,可谓是大明官场上的不倒翁。 他也要退休不干了? “胡老爱卿觉得朕这个诏下的好?”朱祁镇惊喜的道,其实他也有些忐忑的,改变文官退休年限,而且分品级,等于说一下子缩短了很多人官员做官的年限。 超过四品,你就继续干十年,不然,你就得把官交上去,让下面年轻的人上来。 这个改变不可谓不大,而且计算是四品上的官员,这致仕的年限也缩短了五年,若非皇帝夺情,也只能终止于六十五岁! 按照这个新标准,胡濙虽然官居二品,还领着一品俸禄,但超过六十八岁这个年龄标准,他早就该退休致仕了。 “那武将呢,皇上,咱们是不是也要提前致仕呀?”成国公朱勇出列问道。 “武将致仕的年限暂时不做改变,这一次只是针对文官!”朱祁镇道。 限制文官! 这让所有的官员心中一惊,皇帝难道要对文官集团下手了吗? “朕这是接受杨阁老的建议,经过慎重考虑,才做出如此决定的。”朱祁镇把杨溥这个要走的内阁首辅给抛了出来。 杨溥知道,自己要走,就得给皇帝挡下这最后一枪,不管他有没有建议过,他都得承认。 这也许不是皇帝自己想出来的,但从他嘴里说了出来,那就是代表了他本人的意思。 “老臣确实对皇上由此建议,这也是老臣有感而发,随着年纪渐大,这精力思维都不如从前,有时候想问题,做事情都是去了锐气,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我们这样一群老头子,那大我大明朝如何开创比肩前人的辉煌呢?”杨溥动情的说道,“所以,老臣经过左思右想,觉得,咱们这些做官的,做到六十岁就够了,该把权力交出去了,让年轻人接着干,我们也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多好?” “杨阁老说的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算致仕了,一样也可以给皇上给朝廷出谋划策的嘛。”郭怒突然开口道。 那是他接到了孟岩的暗示,这时机要是不把握,那就真的傻了。 “郭爱卿也支持朕的《强令官员致仕年限诏》?”朱祁镇大喜,文臣里有了胡濙和杨溥两位德高望重,还是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支持,武将里面,权势威重的锦衣卫指挥使也表示支持,这说明他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微臣觉得皇上这个《强令官员致仕年限诏》很好,不过就算是致仕的官员,也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为朝廷和皇上尽忠。”郭怒道。 “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朱祁镇含笑的问道。 “但凡年老致仕的官员,朝廷可以以幕僚或者智囊的方式予以返聘,他们可以为皇上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建议,但是不做任何决策。”郭怒道,“就比如杨阁老,皇上答应让他致仕,同样可以在内阁留任,待遇不变。” “返聘?” 这又是什么新名词? “郭爱卿,这返聘是什么意思?”皇帝问道,观察这君臣二人的表情,怕是凑在一起演的双簧吧? 老丈人不地道,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自己一点儿风声都没透露,别忘了“返聘”这个词儿还是自己教会他的。 “这个返聘的意思,顾名思义,这就是不在官位了,但是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重,留用,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郭怒故意的拿捏了一下,郑重的解释道。 “郭大人意思是,这返聘回来的人就相当于幕僚了?” “差不多吧,不过这个幕僚不是强制性的,是自由的,不愿意干了,可以直接走人,谁都不能阻拦,皇上也不行,继续干也可以,但也不能一直干下去,最多不超过五年。” “郭爱卿这个提议不错,这既可以让阁老继续发挥作用,又能让下面的人上来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朱祁镇十分满意的说道。R115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