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1章 二十统帅(一) (第1/2页)
战至如今,北方依旧战火纷飞,南方却是即将迎来统一。 身在西陵的日子里,我时刻派人关注着北方的乱局,同时也关注着益州的局势。 随着刘裕、陈霸先相继被擒获,伪楚、蜀汉也基本覆灭,如今天下的势力就只剩下我方、曹魏、南齐、北齐、大秦、赵国、大晋、大燕这几家了。 然而每当我回想起刘裕,我的心中都是一阵心有余悸,只因为这个世界的诸侯太强了! 一个刘裕尚且如此,北方还有曹cao、宇文泰、石勒、司马懿、高欢、慕容恪,慕容垂,还有不知道在哪个疙瘩蹦跶的拓跋鲜卑,我的心里就不由得一阵心惊rou跳! 想到这里,本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原则,我开始对我未来的对手们作了一番统计。 最后经过一番研究,我总结出了这个世界的二十位最强统帅,他们中有的已经在我的麾下,有的却终究会在战场相遇! 他们分别是: 二十、石勒(汉赵、后赵) 石勒(274年-333年),字世龙,并州上党郡武乡县人,羯族。 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赵开国皇帝(319年-333年在位)。 石勒的父祖都是部落小帅,他自幼行贩于洛阳,为人力耕,曾被西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 1.永安年间,与汲桑等聚众起兵。 后投刘渊为大将,转战河北,屡败晋军,驰骋江汉,连战皆捷。 在宁平城追歼晋军十余万,消灭诸王公大臣,实力大增。 2.又建“君子营”,与汉族士人合作,尊奉张宾为谋主,并依其“先定河北,后争雄天下”的意见,移军北上,占领襄国,消灭王弥、王浚、刘琨、邵续、段匹磾等势力,控制并、幽、冀三州,息境安民,积蓄力量,阻止东晋祖逖北伐。 光初二年(319年),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继而向河南发展,占据司、豫、徐、兖等州,与东晋以淮水为界。 3.太和元年底(329年初),与前赵军决战于洛阳,俘获前赵皇帝刘曜,灭亡前赵。 随后,秦陇氐羌各族纷纷归附,使后赵基本统一北方。 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称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逝世,享年六十岁。 虽然石勒出身低微,早年饱经忧患,但富于军事才能,政治上也颇有识度。 虽然不识字,但常听人读史,熟谙古今得失,善纳众议。 他重视根据地建设,课农造舟,广储军备,扩充兵员; 制定律令,建立比较完善的行政机构; 颁布户税制度,注意劝课农桑; 注重发展教育,加强选官制度的建设,使后赵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十九、陶侃(东晋)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衡(一作士行),原籍鄱阳郡鄱阳县,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晋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 陶侃出身南方寒门,早年仕途艰难,官位不显。 1.八王之乱时,凭借着自身的才干,深得荆州刺史刘弘的重用,参与平定张昌起义、陈敏叛乱。 2.后更投靠琅邪王司马睿,平息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一度被授为荆州刺史。 因权臣王敦排挤,改镇广州。 王敦之乱平息后,陶侃再镇荆州,并加都督荆湘雍梁四州军事、征西大将军。 晋明帝死后受执政的外戚庾亮忌惮,心怀不满。 3.咸和二年(327年),苏峻、祖约之乱爆发,陶侃于次年被推为盟主,与江州刺史温峤等组建西方义军,成功讨平叛乱。 战后因功加侍中、太尉,都督七州军事,封长沙郡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