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庙堂之高(下) (第2/2页)
了呢?又万一后院失火了呢? 为今之计,东出是肯定是要东出的,但绝不能倾巢而出! 刘裕听明白了,群臣也听明白了,众人不禁暗暗心惊。 “唔…既然如此,傅弘之率领两万人留守蜀中,震慑四方;巴郡那边在打下涪陵之后还需要留下一个军团,再调一个军团北上固守北部防线,如此我军主力才能安心东征!”刘裕说道。 “大王英明!不过大王还需要防备江东军有可能的不按套路出牌,万一他们抢先一步攻打上庸、夷陵呢?如此则将我军东出的道路断绝!大王还得抢先一步,以防万一!同时还得派人出使宇文泰和陈霸先,先稳住这两方,以防我军的敌人不止孙策一路!”法正建议道。 “好好好!就是不知在列的诸位何人愿意出使?”刘裕问道。 “大王!臣愿意往长安走一趟!”刺史府长史—张裔毛遂自荐道。 “大王!臣愿往荆南!”治中杨洪请命道。 “好!准了!”刘裕不禁大喜。 眼下东出一事商议完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等巴郡那边打下涪陵,再分兵固守各处要害,最后两路人分别结交好宇文泰和陈霸先即可。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
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 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部下,张裔回到成都,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 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给吴国孙权。 章武二年(223年),刘备去世,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乘机向孙权提出请求放还张裔。 张裔回到蜀国后,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益州治中从事。 诸葛亮驻守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身份兼留府长史。 后加封辅汉将军,兼长史照旧。 建兴八年(230年),去世。 ……… 杨洪(?-228年),字季休,三国时犍为武阳人,本益州牧刘璋郡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刘璋时历部诸郡。 刘备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 李严打算搬迁郡治房舍,杨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 李严欲荐杨洪于州,为蜀部从事。 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 建兴元年(223年),其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 刘备征伐东吴失败,回军驻扎永安。 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听闻刘备生病,惧有后患,举郡叛乱,烧毁临邛城。 当时诸葛亮到川东看望刘备,成都空虚,是以黄元素更加无所忌惮。 杨洪立即启奏太子,要求遣其亲兵,派将军陈智、郑绰讨伐黄元素叛军。 众臣商议,认为黄元素若不能围攻成都,当由越嵩据南中,杨洪对此反对。 随后,陈智、郑绰根据杨洪的意见埋下伏兵,生擒住黄元素。 刘禅即位,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卒于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