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刘裕封神(二) (第2/2页)
心思给猜了个透彻,这让李雄都不禁佩服不已! “父亲所言甚是,这些正是孩儿刚刚想到的!”李雄当即说道。 “呵呵,雄儿你既然想到了这些,那你说说,咱们该拿刘裕怎么办?”李特不禁问道。 “回父亲!孩儿已经想好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派出数千军士北上,对剑阁设防,并隔绝刘裕的探子再进一步探听此处消息! 中策,我等对刘裕置之不理,就当他们不存在! 下策,派出重兵攻打剑阁,并趁势扫清益州全境!”李雄侃侃而谈道。 李雄(274年-334年8月11日),字仲俊,巴氐族。 巴西宕渠人,后迁略阳,巴氐豪强首领李特第三子,十六国时期成国建立者(304年-334年在位)。 李雄因李特率六郡流民起义,被封为前将军。 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其弟李流旋即病故。 李雄被诸将拥立,继续领导流民作战,击败罗尚,攻克成都。 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废晋制,另立法七章。
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 之后,大成政权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先后攻占汉中的南郑、巴郡、南中,威震西土,氐王杨难敌、陇西壮士陈安等先后归附。 李雄北连张骏,南通使东晋,政治初安,益州遂定。 334年六月,李雄生益于头,旋即病死,时年六十一岁。 李雄虚己爱人,选贤任能,简刑约法,重教兴学,轻徭薄赋,致使大成政权政治清明,生产发展,夷夏安处,百姓富实。 然而由于他乐于征伐,志在拓疆,国用因之不足。 在立嗣问题上,他弃子立侄,违逆传统与群臣意愿,埋下子侄皇权之争。 ……… 闻听儿子给出的三策,李特感到十分满意,嘴上也是毫不掩饰地夸赞起来。 “哈哈,既然有上策,那自然是要用上策的!不知哪位将军、首领愿意领兵北上?”李特当即问道。 “大帅,俺去!” “俺去!” …… 没想到,南蛮大军的诸位首领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前往,此举居然还是个肥差? 原来,一连一个月的攻城战,其中战死的大多数都是南蛮人! 李特作为联军统帅,其麾下部众不过两万,他又怎么会将之都用在攻城上面? 由于南蛮大军损失颇重,南蛮首领们都怕了,因此都不愿意再参与攻城。 结果现在好了,北边来了个刘裕,现在居然有了北上避开攻城的机会! 于是乎,南蛮首领们争先恐后,居然都抢着要率军北上。 李特遍观南蛮首领,其目光冷峻,内心却是非常地看不起他们! 虽然同为异族,但他们氐人和汉人其实没什么区别,尤其他们李氏还世代读书。 反观南蛮不沐王化,粗鄙不堪,一众首领也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 要不然他们怎么会甘心让李特为统帅,他们为将,然后听从李特的号令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