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_第997章 一锤定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97章 一锤定音 (第1/2页)

    原本眼见在场众人僵持不下,各抒己见,关键时候倒是陶侃又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谢安所谓的上中下三策,实则涉及到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双方的领土划分问题、是否再建大汉联军的问题、我方是否称王的问题。

    而陶侃所言的折中办法,切中要害,还能同时兼顾到各方的利益。

    比如徐州,陶侃提议干脆交还给桓温,由他作为中间人挡在咱们双方之间。

    虽然桓温本是曹cao上表任命的徐州刺史,二人又是乡党,本该和曹cao一条心。

    但这一次徐州军入侵淮南事件,却也让天下人都看到了曹军实力大损,曹cao开始有些无法约束麾下诸侯的问题!

    当此之时,桓温还是不是曹cao的人都需要打个问号,甚至都可以将之看作是一路独立诸侯。

    倘若将徐州交还给桓温,一方面他明面上还是曹cao的人,另一方面他也是我方的手下败将。

    如此一来,我方和曹cao就看起来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了。

    再者,虽然曹cao十分大方地愿意将徐州全境一并交与我,但毕竟这涉及到双方的防务问题。

    我可以打包票在占了徐州之后不会攻打曹cao的兖豫二州,可问题是曹cao的下属诸侯又是否还会来犯我徐州、淮南?

    这一点谁也不敢保证吧?

    可一旦将徐州交还给桓温之后,这些问题就都不是事了,因为以后将有桓温挡在我等之间。

    如此一来,双方之间又隔着一条淮水,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至于曹cao和桓温之间以后怎么样,那就是曹cao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了。

    第二个称王问题,陶侃也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以此来妥善地处理。

    我方之所以有人支持称王,是因为在称王之后,我将会有莫大的好处。

    至于好处则有三点:

    其一,昔日高祖曾言,非刘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讨之。

    在这个节骨眼上,倘若贸然称王、私自称王,那无疑就会沦为众矢之的。

    反而现在天子愿意亲自册封我和曹cao为王,这样就免去了道义上的问题,也就不会落天下人的口舌了。

    其二,在称王后,我就可以独立建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朝廷班子。

    如今以我的权力就只能够擢升部下为刺史、太守、杂号将军等等,我的权力有限,手下们的官职也有限。

    可我一旦被封王之后,这一切都将被打破桎梏,从此我在封官上不再有所制约。

    我甚至可以自己建立一个吴王国,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底,是为一个崭新的政权!

    其三,一旦称王便可以凝聚人心,从此我的治下、麾下便只为我一人效力。

    日后,他人对我是忠是jianian,甚至别有用心之人都能一眼便知。

    至于称王的坏处却也显而易见,同样有三点:

    其一,我和曹cao都称王了,那么其他诸侯和异族呢?

    届时,天下将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如此一来,大汉也就等于是彻底亡了,我却绝不能去背这口锅!

    其二,我的麾下尚有对大汉心怀憧憬之人,比如诸葛亮。

    倘若我称王,其必然心寒,说不定我也会与这一大才失之交臂。

    其三,在称王后,就意味着我前期苦心经营的大汉忠臣形象从此毁于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