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北方大乱(三) (第2/2页)
> ……… 张方,冀州河间人士,西晋名将。 身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迁将军。 八王之乱时,为司马颙前锋,讨伐齐王司马冏。 齐王司马冏战败后,张方临危受命,与成都王司马颖共同讨伐长沙王司马乂。 太安二年(303年),张方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入河南洛阳,会同陆机所部共约三十万众,同司马乂军展开大规模决战。 攻克洛阳后,将司马乂烧死。 荡阴之役后,纵兵大掠,挟持晋惠帝及司马颖前往长安。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西进关中。张方奉命往讨,屯兵灞上,司马颙听信参军毕垣之谗,将其杀死。 ……… 他们都是这些年来仰慕袁家的声望,慕名前来投奔的将才,且各有特点。 其中,张方长于统兵,能力出色。 因此,袁谭任命郭图为主帅,张方为副帅,一起统领中军。 苟晞能征善战,这些年来,多为袁谭剿灭青州境内的山贼、土匪。
李矩勇猛善战,弓马娴熟,为人慷慨大方。 因此,苟晞、李矩二人是为左右先锋,合为前军。 马隆是个武器专家,五万青州军的武器装备多由他监督打造,因此担任后军主将。 除了军中的四名将才之外,由于郭图这些年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着袁谭的事业,因此颇受袁谭信任。 除此以外,袁谭手下还有辛毗、王导、王敦、苟纯(苟晞之弟)、崔浩等文官,为其治理地方。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渊,清河郡东武城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 历史上的崔浩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拓跋焘身边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 崔浩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五族,时年七十岁。 ……… 袁谭麾下人才众多,这些都是凭借着袁家的声望所聚集起来,但并非是凭借着袁谭的个人魅力。 然而袁谭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很好,只可惜老爹在世时废长立幼。 要不然河北也不会在袁绍死后变得这么乱,在袁谭看来,这一切都是老爹惹出的祸端! 事实是自从袁绍败亡后,袁谭经历过短暂地沉沦,但最终又再一次奋发图强起来。 青州在鼎盛时期人口有七百余万,及至河北大战结束,青州的人口只剩下了不到二百万。 这三年来,在袁谭的努力下广开荒地,吸引流民依附。 直到现在,青州的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三百余万,达到了鼎盛时期的一半! 这一切也的的确确都是袁谭的功劳,袁谭能文能武,实际上也确实是袁绍几个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身在乱世,尤其是处在英雄辈出的世界中,袁谭或许真的不够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