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4.奠基南洋 (第2/3页)
给他们,反正这玩意到了张伟这个层次也不值钱。 只不过天启二号宝船太大了,目前也只有张伟开辟出的港口有那个条件存放。 如果宝船再小一倍,吃水深度再浅一倍,惦记天启二号宝船的家伙就多的是了,有那个决心动手的家伙也会层出不穷。 如今,魏忠贤号令着10艘宝船组成的船队,还有天启一号近海护卫舰陪伴,浩浩荡荡自天津卫出发前往安南港口。 为了护送天启二号宝船舰队,张伟又拿出了12艘天启一号近海护卫舰。 算上之前的24艘,这就是36艘天启一号近海护卫舰了。这36艘天启一号近海护卫舰负责的就是大明的海防工作,包括对天启二号宝船的护航。不够用的话,短时间内张伟还能生产出更多。 大概二十多天的航程而已,宝船上的百姓都很期待的样子。 安南这边,魏忠贤拿下一地后就开始建造港口。 最困难的海底部分工作张伟已经提前搞定,一个个的都是二十米的深水港口,地面上需要建造的部分很简单。以机械大军为主,将最困难的部分搞定后,数万人轮流工作,用不了几天,一座港口就搞定了。 …… 陆路。 好吧,陆路还在建设中,而且效率非常缓慢。 魏忠贤光是集中20万大军就已经手段全出,除非张伟用机械大军在整个大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否则通过陆路迁移大量人口是不怎么现实的,这也是他选择建造宝船,以及开建港口的主要原因。 古代这时候,哪怕是大户人家乘坐马车,从京城到广州都得俩月。 海路呢? 二十多天即可。 …… 天津卫这边的宝船一直在建设中,而且建造的速度也挺快。各地迁移过来的百姓一批批抵达,又一批批乘船前往安南。 各个地方卫所将秩序维持的也还行,并沿途设置了能吃饭的休息区。 米粥煮土豆块,虽然没有rou,但好在管饱而且免费。 只不过这些老百姓的体能仍然不够,走路的速度仍然有些慢。 天灾越来越严重了! 严寒天气越来越冷,让灾民在行路的时候越来越困难。 没办法,受灾地区的东林势力见死不救! 哪怕他们仓库里的粮食多的放不下,哪怕那些粮食喂了耗子,这群所谓的东林清流也能狠下心冷眼旁观,不肯分给受灾百姓哪怕一碗残羹剩饭! …… 为了活着吧。 数百万人组成的队伍长长的,一个个穿着兽皮制成的衣服抵御寒冷。 从锦衣卫中调拨了一万名筑基修士,在化泥为石的法术作用下,一个个的土坯房及时建立了起来,可以作为安置灾民的临时住所。这些土坯房保暖效果还行,主要是安排了地暖结构,躺在地上就很暖和,可以让灾民熬过夜间的寒冷。 另外,灾民中的青壮修炼武学的进度也还可以。主要是在途中吃饱饭休息时修炼,也不耽误赶路。 军中普及的武学入了门就比较抗冻,在沿途吃饭管饱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有体力将武学修炼下去。当真气在体内流转时,哪怕是夜间的寒冷气温,他们也能在室外盘膝在地上休息,而不必担心被冻伤。 尤其是毛坯房偶尔不够用的时候,这群灾民中的青壮就会主动让了出来,给那些老弱病残使用,省的他们冻伤。 不仅如此,这些练武的灾民还能在吃饭的地方领到一些丸药。在修炼时吃下,就能提高修炼的效率。 为了不给天津卫造成过重的负担,山东这边的一些港口也建好了。 主要就是渤海湾内的东营港,从天津卫出发的宝船也会路过这些港口,就像公交车那样经停一下。 …… 安南。 大军自北向南稳步推进中,在魏忠贤的安排下,锦衣卫行动的速度更快了一些,将安南想投降的家伙提前搞定了。 其实除了一开始遭遇的抵抗,也就是安南组织起来的那百万大军。越往后,南下大军推进的效率越快。 如今,不在大军编制内的锦衣卫正默默做着他们的工作。 主要是有那三万筑基期的锦衣卫在前,其他的锦衣卫就特羡慕那种快速变强的方式,而且变强后还能得到异常优渥的待遇。 如今,他们的机会来了。 安南东面有个小岛,而且魏忠贤在广西沿海地带造了很多小型海船。一批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