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章:出兵!北伐!  (第2/5页)
,这是一尊足有十余米高的钢铁大疙瘩,外形看上去像是个巨大的手电筒,中间镂空的地方是存放运输机的位置。    需要进行运输时,物流机便会从物流基站内取出货物进行空运,亦能从其他地方拉回货物,储存在基站内。    物流站做好后,许沐又马不停蹄的拉产线开始制作推进器。    用绿马达 处理器 推进器三种材料,合成小巧的无人运输机。    每个物流基站可以存放50台运输机,每台能够装载200份货物。    也就意味着,一个物流基站能够在短短几十秒内便将一万份资源打包空运输向其他物流基站。    这可比传送带的效率高多了!    行星物流站最高可以存放四种材料,每种上限一万份。    按照前世的经验,物流基站的正确使用方式是——拉一条由三种材料合成的产线。    譬如,现在需要制作超级磁场环的话。    要用到绿马达 磁铁 高能石墨。    在物流站中选择好这三种材料,并且分别设置成【需求模式】    此时,无人机就会从其他专门生产这些材料的物流基站,将其搬运回来。    然后从中拉出三条传送带,摆上一排制造台。    接着,再拉一条反向的传送带连接物流基站。    这样一来,被制造出来的超级磁场环便会源源不断的顺着传送带,运输进物流基站中进行储存。    如果有其他产线需求超级磁场环,运输机就会从物流基站中取出材料,直接空运过去。    省去了90%以上的传送带铺设。    当然,即便是便捷的物流基站建成。    许沐也并没有贪心,用它直接制作高等级的材料。    前世他还记忆犹新。    在自己刚接触《戴森球》副本时,没多久后便解锁了物流基站。    然后贪进度只制作高级材料。    很快就会发现,低级材料的产出不足。    毕竟,传送带体系与物流站体系是无法互通的。    运输机只能往返于两个基站,无法直接从传送带产线上搬运货物。    所以,还是要从最基层建起。    先在铁、铜、石、煤这四大基础矿物附近,各自安置一台物流站。    这几处物流站不做其他用途,只用于储存这些矿物。    并且将标签更改为【供应】    这样,一旦需求这几种矿,就能直接从物流站内运输。    然后便是一级材料产线,各放置一台。    二级产线。    三级产线。    以此类推。    一路推进到六级产线。    等上百台物流基站的设备全部铺完之后。    原本还一片荒芜,岩浆翻涌的熔岩之球,就已经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产线们各自整齐有序,互不干涉。    不再会出现传送带那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宛若迷宫般的排列。    也无需许沐四处东跑西颠,这里拉一条传送带,那边又取一些材料。    每一台物流基站,许沐都已经备注好了图标。    大老远的一眼就能清晰看见,这处物流基站是生产什么材料的。    至此,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双手。    基础地基已经打好,接下来无论制作任何更高级的产线,无非就是多造几台物流基站就能搞定的事情。    “呼……”许沐算是能够松一口气了。    一抬头,便能看见半空中密密麻麻的无数台运输机,搬运着货物错峰往返,按照固定航线有条不紊的前行。    生产线已经铺满了半个星球!    这是一场没有生命参与的文明发展。    但却谱写出了一首另类信息文明的绝佳赞歌!    做完这一切,许沐扫了一眼目前的排行榜。    【文明指数排行】    【1、A:1.08,信息文明后半叶】    【2、修罗吉:0.73,信息文明伊始】    【3、求道:0.73】    【4、问月:0.729】    【5、……】    ……    果不其然,能够初步利用恒星能源之后。    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已经大幅度的拉开。    别看这文明差距仅有0.3上下,但前期的文明指数与后期是有天壤之别的。    根据卡尔达肖夫的宇宙文明指数,共被分为三个阶段。    而在副本《戴森球计划》中,也同样遵从文明指数三阶段的原则。    前期玩家们或许领先一台采矿机,文明指数都能比高别人一倍。    但到了中后期,所有玩家的产线都开始以成千上万进行计数时。    上千台机器设备,差距已经不再明显,甚至只能领先别人0.01的文明指数。    再回过头来看这0.3的指数领先,明显是依靠爆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