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29章 又一个世界纪录,200亿元的大项目 (第1/4页)
第819章又一个世界纪录,200亿元的大项目 启明星科技这几年搞过不少接待工作。 不管是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来访,还是华夏的相关部门过来考察,公司内部都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流程。 这一次欧洲航天局过来,自然也是可以轻松的应对。 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前面的寒暄和公司介绍资料的内容说明之后,就开始进入到了正式的交流了。 这个时候,双方说话的人不会很多。 当然了,到了讨价还价的环节,肯定不会曹阳和韦尔纳两个大佬出马,而是让下面的人去旁边的会议室好好的沟通一番。 至于大佬,那肯定就是谈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韦尔纳,等会我们就可以去现场从头到尾的参观启明星9号和MAX的生产流程。” “不客气的说,我们的火箭生产工厂绝对是世界最先进的。” “大部分国家的火箭工厂,都是依靠技术工人手工来生产各种零件,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 这一点,在跟欧美企业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韦尔纳也很是厉害。 “所以初期的生产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只有等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慢慢的降低。” “不过由于我们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都是定制的,成本比较高。” 你现在承认自己的成本不是很高,到时候报价的时候就不好意思报的太高了吧? 毕竟韦尔纳今天带队过来就是谈论火箭发射的合作的。 你要是太谦虚,人家就当真以为你们公司的技术不行、质量不行了。 按照这个节奏,人家一年的产量肯定不止现在看到的十几枚了。 反正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毕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最主要的目的其实不是降低成本,而是要提升零件的质量和通用性。” “这对可回收利用火箭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要进一步的拓展一部分的市场的话,轻轻松松的就要超过10000颗卫星才行。 启明星科技已经有那么辉煌的历史,就算是吹得再厉害,大家也只会认为它是真的厉害。 中午在饭堂包间请韦尔纳一行人品尝了一下羊城特色美食之后,下午直接就开始参观现场了。 …… 甚至对于火箭和卫星的生产工艺,他都是比较熟悉的。 “传统的火箭工厂,哪怕是拿着我们启明星9号的全套图纸数据,也是没有办法生产出跟我们一样水平的火箭出来的。” 他就没有在任何一家工厂里头同时看到十几枚火箭同时生产的场面。 现在启明星科技的车间里头,一口气就躺着十几枚火箭。 “更高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了我们火箭的零件质量,让它的零件具备更加强大的通用性。” 当然了,涉及这么大的合作,欧洲航天局那边也是肯定要拿回去好好的汇报一下的。 “但是我们的工厂最大化的使用了各种自动化设备,许多设备都是全球顶级的设备厂家南山设备专门帮忙定制的。” 一进入到启明星9号的生产车间,韦尔纳等人就满脸诧异。 你曹阳不是在那里吹嘘自己的火箭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很高,传统的火箭企业都比不上吗? “理论上来说,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肯定是越低的。” “们居然同时生产十几枚火箭?” 这么多的卫星需求,涉及的火箭发射需求超过100次。 “这方面的努力,真的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 “我们的启明星9号虽然是可回收利用的,但是每一次的发射回收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保各方面的性能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再一次的进行发射。” 欧洲宇航局那边构筑的星链卫星系统,哪怕只是覆盖欧洲地区的市场,也是至少需要几千颗卫星才能满足要求的。 那实在是太夸张了。 毕竟对于大部分的国家来说,一年的航天发射任务,往往也就是十几次而已。 那我就开始旁敲侧击的跟你谈成本咯。 “启明星科技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火箭的生产成本肯定也可以做的非常低了。” “可以说要生产可回收利用的火箭,或者说要不断的提升可回收利用的次数,提升自动化率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该吹嘘的时候,绝对不能客气。 你跟我谈成本,我就跟你谈质量。 哪怕是每一次的成本降低100万欧元,那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曹阳不傻,肯定不会落到韦尔纳的圈套之中。 作为欧洲航天局的局长,欧洲那边主要的火箭、卫星生产工厂,他都是去参观过的。 到时候两边的大佬再拍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