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6章 星链卫星,令人发指的成本控制 (第1/4页)
第756章星链卫星,令人发指的成本控制 “这么快就开始展开宣传的话,会不会有泄密的风险?” 赵思宇曾经是航天科技的火箭项目负责人,对于保密这个话题是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象的。 他过往的职业生涯当中,也是参加过许多产品的开发。 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个产品是刚刚发射成功就开始正式的对外进行展示和披露。 一般也是很多年以后才会做一些纪录片来进行纪念或者宣传。 甚至一些特殊的军品,那是到研发人员去世都不会对外进行一些技术细节的披露的。 所以听曹阳那么一说,他才会有疑问。 “没关系,就算是把图纸放在互联网上,又有几家企业能够跟着学习我们的方式呢?” “前后发射几万颗卫星,除了美利坚那边的企业,基本上就没有其他国家有这个实力。” “哪怕是一次能够发射60颗卫星,甚至将来数量更多,但是前后也需要发射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任务。” 听了曹阳的话,赵思宇也算是再一次的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了。 现在距离这个时间还有三年呢。 三年之后,启明星的星链系统都已经快要完成布局了。 “这些卫星的生产成本如何?” 到时候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肯定也会对一些关键的工序进行隐瞒,免得真的有人照着类似的工序去生产卫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按照历史正常发展,他们要到2015年底才首次成功的实现了猎鹰9号可回收型号的成功发射。 “曹总,目前我们第一代的卫星生产成本,预计是可以做到20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颗。” 特别是自己掌握了独特的优势,可以振奋人心,引起超大规模的关注的时候,保密的紧急性就要适当的靠后了。 除了里面有各种高精度的摄像系统等零件之外,生产数量很少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卫星的情况也是如此。 传统的卫星,那可是动不动就要几百万到几十亿的成本。 别看太空好像是浩瀚无限,可以容得下无数的卫星和空间站。 “目前也就是美利坚那边的太空探索公司在研究可回收火箭,但是他们目前也没有正式研发成功,已经落后于我们。” 马斯柯今后就算是想要追赶,也已经没有什么窗口期留给他了。 “不过等到第二批次的时候,预计就可以下降到100万元了。” 大多数情况下也是需要几千万元人民币的。 “一定要搞的话,也是需要使用可回收火箭才有性价比。” 一颗卫星便宜10万元人民币,整个项目就可以节约几十亿元。 “再有就是星链卫星的生产成本,我们自己有全球领先的碳纤维技术,控制系统技术也很好,大量的零件都能在集团内部的企业生产,这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比得上的。” 搞过工业的人都知道小批量生产的成本和大规模生产的区别。 侦查卫星的成本为什么那么高? “将来工艺成熟之后,第三批的卫星预计可以将成本进一步的压缩到50万元左右。” “如果使用传统的火箭去发射,成本高的吓死人,但是收益却是有点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正常的企业也都不会去这么搞。” “那倒也是,我们的星链系统的组建,是为了给汽车、传播、户外活动等提供各种特别的卫星服务,本质上也是一家盈利性质的企业。” 当然了,星链卫星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 曹阳现在对星链系统的布局是充满了信心。 “一旦我们的星链系统开始布局,其他人想要跟着学习,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是启明星这边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但是大批量生产之后就可以变为十万元不到。 今后是需要发射几万颗星链卫星的,所以生产成本是绝对没有办法避免的一个话题。 实际上可使用的卫星区域是有限的,启明星的几万颗星链卫星升空之后,一下就把主要的位置都给占据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保密完成不重要。 本来星链卫星的结构就相对简单,小规模生产的话,成本也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 像是美利坚那边的侦察卫星,都是价值几亿甚至几十亿人民币的。 其他公司根本就不大可能有样学样了。 “航天产业,那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保密虽然也是需要保密的,但是有的时候宣传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其他企业完全看不到这项目的盈利前景,想要支撑下去就非常困难了。” 比如各个汽车企业的样车,哪怕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