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3章 世界第一,南山碳纤维的高光时刻 (第4/4页)
更强的,在各行业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案例。 像是更换材料,哪怕是在汽车零部件上,往往也需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去做各项验证工作,最终验证通过之后才会量产使用。 对于航空航天这个行业内,一种全新材料的使用,需要做的验证就更多了。 比如一架飞机的机翼现在使用了T800碳纤维型复合材料,如果要更换为T1100碳纤维复合材料,需要做的验证项目,没有几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甚至T1100虽然生产出来了,但是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它的性能优势,也是需要跟其他的树脂材料一起验证,最终变为一种碳纤维树脂材。 这个过程,肯定也是需要时间的。 虽然最难的一步已经搞定了,但是后面的工作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眼下曹阳反而是更加关注T800的情况。 “在修建T1100的生产线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一些设备做了改进,一部分的改进措施是只需要调整一些参数就能实现的,这些可以水平展开到T800的生产线上。” “与此同时,我们在研发过程当中,也找到了一些降低T800生产成本的方案。” “只是要把这些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可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一些改造,甚至新修建一条产线。” 对于这个问题,曾建英自然是了然于胸。 最近一年,他几乎全部时间都是泡在南山碳纤维的实验室里头和生产现场。 要不然哪怕是有曹阳时不时的意外点拨,T1100也不可能那么快的进入到小规模量产的阶段。 要知道,东瀛的东丽公司,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验室状态下研究出来了类似T1100的产品,但是为了把产品从实验室状态变为工业化生产,它们耗费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完全突破。 当然了,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考虑。 比如T800已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了,在没有挣到足够多的钱之前,没有必要那么快的把T1100给实现大规模量产。 要不然T800的意义就很小了。 “T800的市场需求以后应该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之前我们的产能主要集中在T700及其一下的产品上面,下一步可以直接修建一个T800的新工厂。” 曹阳没有任何犹豫就拍板了一个新工厂的修建事宜。 今后华夏对碳纤维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T800这种产品,国内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生产,国外也是限制出口,根本不用担心生产出来之后没有人买。 甚至因为T1100的出现,今后南山碳纤维的T800还能实现出口呢。 那么一来,市场空间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T800在海外的高端市场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实绩。 这些材料卖给人家,对方只需要做一些基本的材料性能确认,就可以考虑开始使用了。 无形之中,这也是大大的缩短了南山碳纤维的T800产品拓展市场的成本。 “没问题,我立马就安排人去做规划,到时候约时间给您专门汇报换一下。” 看到曹阳那么大方的批准了T800新产线修建的计划,曾建英也是心情大好。 作为南山碳纤维的总经理,他绝对是希望公司的产能越大越好。 按照南山碳纤维生产的东西,在华夏都找不到第二家可以生产,根本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市场问题。 “对了,我们T1100开始在量产线上小规模量产的事情,相关部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交代?” 曹阳知道T1100的大概率是属于需要保密的材料,至少国外同类产品出现之前,是需要保密的。 所以下线仪式之类的,大概率是不会搞了。 但是该问清楚的还是问清楚一下。 “这个产线从现在开始都会有专门的警卫力量在四周守护,进出方面有一些特别的管理措施。” “我们除了负责技术上的事情,其他的不少东西都是要听驻厂代表的意见。” 曾建英说到这里,又赶紧补充了一句,道:“这个情况也是正常的,毕竟T1100肯定是首先在航空航天上进行使用,有自己的保密要求。” 南山碳纤维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实现T1100碳纤维量产的厂家,这一天绝对是属于南山碳纤维的高光时刻,但却是没有办法对外宣传。 曾建英也是担心曹阳会有意见。 到时候万一自家老板年轻气盛,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那到时候场面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曾建英才会有点担心的进行补充说明。 哪知道曹阳根本就不在意这些东西。 反正南山碳纤维现在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 不过,南山碳纤维不去宣传,并不表示所有的信息都能完全保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