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老朱问对刘伯温,宰相之位落谁家 (第2/2页)
李善长也有意请辞了,你怎么看?” 李善长虽然没有明说过,但最近的表现,朱元璋都是看在眼里的。 主动游离在朝堂之外,不过分插手太多的事情。 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也很满意。 君臣之间的默契,这一点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相当的满意。 “韩国公丞相做的很好,老臣以为,没必要。”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眉头微蹙,笑道:“伯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回答道:“老臣只是就事论事,这丞相之位,韩国公做的最好,自然是没有必要换的。” 朱元璋淡淡道:“可是李善长已经好几次向朕透露要辞官的意思,也给我推荐了继任的人选,朕若不放他,是不是有些太严苛了。” 不放就是严苛,说话还是朱元璋会说。 刘伯温低头道:“陛下此言差矣,大明宰相,非韩国公莫属。” 朱元璋淡淡道:“朕呢,心里有两人属意接了李善长的左丞相之位,一个是右丞相汪广洋,李善长若是退了,他这个右丞相顺理成章接受最为合适。” “至于另一个,则是中书左丞胡惟庸,他一直表现不错,也是李善长力荐的人选。伯温,你以为这两人如何?” 汪广洋和胡惟庸。 这是朱元璋挑选的左丞相继位之人,同时也是苏璟将来的对手。 “老臣已经归隐,此事还是不便谈论了,无论老臣选谁,都是得罪另一个,陛下还是放过老臣吧。”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拱手道。 这话说的是实话,这左丞相是什么位置?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臣子的能到这个位置,那就是位极人臣了。 刘伯温一个请辞的诚意伯来给朱元璋挑选左丞相的人选,根本就是两头不讨好的活。 “哈哈哈哈!” 朱元璋笑道:“伯温,这里是你的府上,现在也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就当是为了大明,你说说看你的想法。” 即便是刘伯温选择了退让,朱元璋依旧没有要放过他的意思。
这左丞相的位置,依旧要让刘伯温去挑选。 至于得罪人,那朱元璋就是让刘伯温干的得罪人的活。 刘伯温得罪了人,将来苏璟入仕,这份因果,不自然要转嫁到苏璟的身上了。 朱元璋也担心苏璟这小子,根本不会按照自己拟定的路子走,直接和淮西集团走到一起,那平衡朝局,岂不是成了笑话了。 刘伯温何等聪明,朱元璋的心思,他已然猜到。 今天这仇恨,是非拉不可了。 刘伯温朝着朱元璋跪了下来,说道:“老臣斗胆,还请陛下莫怪。” “唉,伯温,你这话还没说,怎么就跪下了,快起来,朕恕你无罪。” 朱元璋立刻将刘伯温给搀扶了起来。 刘伯温这才说道:“这右丞相汪广洋,志小才疏,右丞相之职已经是高攀,左丞相他是做不了的,至于中书左丞胡惟庸,此人眼界胸襟皆是不够,不足以担当左丞相大任。” 既然朱元璋要问,刘伯温也是给了个回答。 只不过,这回答,显然朱元璋是不会满意的。 两个候选人,在刘伯温的口中,全都是不堪大用之人,这给朱元璋的脸打的是啪啪响。 无论是汪广洋还是胡惟庸,能在这个时候被朱元璋提出来,说明两人朱元璋都觉得还行。 但刘伯温却如此直接了当的批评,直接了当的表明了朱元璋的眼光不行。 而且他还同时得罪了两位宰相候选人,可谓是真真把仇恨拉满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上却是没有半分的恼怒,只是说道:“伯温,既然这两人都如此不堪,李善长又要请辞,那这宰相之位,似乎就非你莫属了。” 一记重磅炸弹由此而出。 刘伯温当宰相! “陛下说笑了,老臣年迈昏聩,这宰相之位,实在是不适合。” 刘伯温再度下跪,无比的迅速。 要说刘伯温对宰相之位有没有想法,那肯定是有过的。 当年他意气风发,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大明,怎么可能没想过自己当上宰相,继续为大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但现在的刘伯温知道,自己和宰相注定是无缘的。 朱元璋现在说的好听,不过也就是在试探自己罢了。 “伯温,朕可是说真的,你老说李善长做的不错,应该继续当宰相,但你知道,他在朕面前的时候,是如何说你的吗?” 朱元璋朝着刘伯温问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是老对头了。 准确的说,李善长对刘伯温的敌意一直都很大。 无他,刘伯温这位青田先生,委实太过厉害了。 神机妙算,算无遗策。 大明的建立,刘伯温的功劳,当真是不低的。 要不是自己有着起义之初就跟随朱元璋的从龙之功,又是同乡,恐怕一切都不好说。 所以,李善长在朱元璋背后,刘伯温的坏话那是没少说的。 “知道。” 刘伯温点头道。 朱元璋奇怪了,他问道:“既然你知道李善长背后都说你什么,你为何还要让他当丞相呢?” 李善长和刘伯温的对立,那是朱元璋乐意见到的。 李善长在背后说刘伯温的坏话,他一直听着,但基本没当过真,但同时也没有处理警告过刘伯温。 这就是他想要见到的情况。 只是现在,刘伯温竟然在帮着李善长说话,朱元璋属实有些不太懂。 “陛下刚才说,让臣为了大明,臣此番言论,正是为了大明才会说的。” 刘伯温看向朱元璋,目光中满是坚定。 大明虽然是朱元璋建立的,但刘伯温也在其中贡献了许多的力量。 他对大明,一样是有着非常深厚感情的。 即便知道大明最终的结局,但他依旧希望现在的大明,能够更好。 朱元璋沉默不语,又仔细的看了看面前的刘伯温,这位自己的刘子房,或许自己真的做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